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8 道试题
1 . 面对“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悲剧,龚自珍发出:“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的感叹,由此可知清朝(     
A.专制主义不断加强B.完全剥夺言论自由
C.远远落后汉朝D.社会动荡不安
2024-06-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练考(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马可·波罗游记》是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记述他经行地中海、欧亚大陆和游历中国的长篇游记。马可·波罗一行经过四年的艰苦跋涉,于公元1275年抵达大都,在公元1292年返回威尼斯。在马可·波罗十七年的中国生活中,可能经历的是(     
A.体会辣椒带来的刺激B.用小篆进行日常交流
C.感受南方汉人的幸福D.享受戏曲带来的快乐
2024-06-0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练考(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宋朝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英雄人物,英雄崇拜现象盛行,如岳飞、文天祥、杨业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至今仍然家喻户晓。这种现象(     
A.体现了民族歧视心理B.挑战了封建专制皇权
C.汇成强大的民族精神D.带有较多的虚构色彩
2024-06-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练考(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晋书·王敦传》中记载:“(王敦)在武昌,以地荒粟少,求转徙于江南,于是江州及会稽、吴兴等郡民多往依之。”这种情景(     
A.缘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
C.阻碍了经济重心南移D.得益于休养生息政策
2024-06-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练考(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末年,面对秦国的威胁,弱小的韩国派出水利专家郑国,希望通过说服秦国修建水利工程的方法削弱秦国实力,结果却让秦国的关中平原变成了秦军的粮仓,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农业不断发展B.诸侯争霸扩张
C.韩国实力最弱D.北方强于南方
2024-06-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练考(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朝“带京官衔”多为因政绩出色等原因给不在京官员加授京官头衔的制度,唐前期带京衔之防御团练州长官多分布于边疆地区,而唐后期有所变化(如下表)。这可用于佐证唐后期(     
诸道名称带京衔之防御团练州长官人数诸道名称带京衔之防御团练州长官人数
关内道37山南道4
河南道20陇右道2
河北道12剑南道2
淮南道7河东道2
A.制度建设削弱了割据的社会基础B.军事防御中心发生变化
C.江南地区的社会地位已超越北方D.中央集权得到有效强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沈括,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人。沈括从小接受了系统的儒学教育,并随父官游四方。1063年,流括进士及第,后任馆闹校勘,有较充裕的时间深入研究天文和历算,并修成《奉元历》。晚年撰写的《梦溪笔谈》袁括了他的科学思想与成就。流括生活的年代盛行理学,在与理学思想的论争中,他提出了“事非前定”的命题。沈括注重对自然现象进行实际的观察与调查,在验证“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时,他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深山里气候较平原寒冷,温度也低,热量不足,所以桃花比平原上开得晚的结论。沈括还注重搜集、探寻来自群众实践中的科学成果,并极力在原有基础上加以系统总结,并探溯后面的共性。对待各种问题,流括总是会采取怀疑的态度。在制造浑仪的过程中,他列举了天文学说的十三点错误,迹一反驳;他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革新掉浑仅中不能正确显示月球公转轨迹的月道环,放大窥管口径使它能看到极星等。

——摘编自汤晓瑜《论沈括的科学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沈括科学成就取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沈括的科学研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据《仲长统传》记载,汉代庄园主“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而在“重人轻地”的政策下,他们以货币形式向国家交纳“赀算”(商贾以外居民的财产税)、酒税、盐铁税。据此可推断(     
A.编户齐民在基层得到推行B.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得益于赋役政策
C.庄园与外部市场联系密切D.庄园为小农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9 . 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考古工作者在良渚古城南北主干道的钟家港古河道中获得北方传统作物遗存粟米7粒、枣核1粒。这一发现说明当时(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特征B.区域文化可能存在交流
C.早期国家势力向北扩张D.南北方的农业经济趋同
10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封建主义是与领地分封制联系在一起的,国王将土地分配给封臣,以换取对方的军役义务。而且土地分封可以逐级地分下去,大封建主封给比他小的封建主,最后及于农民。这样的土地分封制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结构。金字塔的顶端是世袭君主,共下是一层一层的大小封建主,农奴处在金字塔的最底层。封建化的程度越高,自由农越少。

封主与封臣的关系用契约形式确定,彼此之间都有权利和义务。小领主成为大领主的封臣,有义务为大领主效劳,主要是为大领主打仗;大领主以保护封臣作为回报,承诺对其封臣主持公道。因此,封主与封臣的契约是一种双向契约,任何一方不履行义务,就违反了封建契约。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他便丧失其享有的权利。因此,当国王逆法律而行时,该国臣民可以抗拒国王,甚至可以参与发动对他的战争,并不由此而违背其效忠义务。

——摘编自刘成《欧洲中世纪三大特征与现代化起源》

材料二   西周封建与殷商时有很大的不同。据找周公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是周的同姓子弟。由同姓子弟所封的诸侯国是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如同往原方邦部族里掺砂子,这些新建的殖民基点成为地域性的次级统治中心,故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与殷时对方邦臣属表面性承认不同,周人的分封制一方面是自上而下——天子、诸侯、卿大夫的逐级分封,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和藩屏,这种由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周代王权的地位,此时的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俨然是天下之共主了。成康之后,因空间上的限制,大规模的分封不再推行,但文化上的拓展”仍在继续,以军事征服为主要方式的向外扩展,将周边诸多邦国部族,如南方的淮夷等纳入了周的文化圈。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君封臣制与西周分封制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