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几乎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的。迁徙的过程中,既有江北人士持续移居江南,也有统治阶级为了调整边疆人口分布,免遭敌对政权掳掠,将人口往内地或军事重镇的迁移,还有将南方少数民族粗暴地驱赶下山以补充兵员、营户和奴婢的行为。此外,一些民众根据自身需要而非受强制性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自行流动也已经出现。

——摘编自郭林生《南北朝和隋朝人口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湖北的荆襄、郧阳地区,陕西的巴山老林地区都聚集着许多开发性的经济移民,他们从事开矿、种靛等生产活动,都把对财富的追求放在首位。当时,有的商人甚至走出境外,以至于缅甸江头城出现“闽、广、江、蜀居货游艺者数万”的现象。清代前期,广东人口则以潮、惠、嘉为中心,向东流向台湾,向南流向高、雷、廉、海南及东南亚等地,向西流向广西、四川、云南,向北流向江西、湖南、湖北及陕西等地。

——摘编自季松《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晚清时期,出洋华工群体以福建、广东地区的为多,流入地区遍布世界各地,尤以东南亚、南美地区为大宗。19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旧金山一带发现金矿,加之受已在海外发财致富的华人影响,急需大量劳动力的美国也被华人认为是淘金之所。在贩卖华工所带来的可观利润刺激下,英国等殖民主义者纷纷进行惨无人道的苦力贸易,以至于在华工出洋合法化前,已有大量华人被西方人口贩子拐卖出洋。

——摘编自赵薇《晚清华工出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南朝与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华工群体出现的原因及其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南朝、明清、晚清等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进行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仲长统传》记载,汉代庄园主“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而在“重人轻地”的政策下,他们以货币形式向国家交纳“赀算”(商贾以外居民的财产税)、酒税、盐铁税。据此可推断(     
A.编户齐民在基层得到推行B.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得益于赋役政策
C.庄园与外部市场联系密切D.庄园为小农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3 . 明朝洪武年间规定“官员营造房屋,不准歇山转角,重檐重拱及绘藻井……庶民庐舍,不许于宅前后多占地、相亭馆、开池塘……不许过三间”;而到了嘉靖以后,陕西、豫北等或绅或商的住宅多为多开间尤其是五开间,并成为这些地区民居基本形制。这表明(     
A.奢靡之风影响社会风尚B.政府对民间的控制力度降低
C.市民阶层政治地位提升D.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朝“带京官衔”多为因政绩出色等原因给不在京官员加授京官头衔的制度,唐前期带京衔之防御团练州长官多分布于边疆地区,而唐后期有所变化(如下表)。这可用于佐证唐后期(     
诸道名称带京衔之防御团练州长官人数诸道名称带京衔之防御团练州长官人数
关内道37山南道4
河南道20陇右道2
河北道12剑南道2
淮南道7河东道2
A.制度建设削弱了割据的社会基础B.军事防御中心发生变化
C.江南地区的社会地位已超越北方D.中央集权得到有效强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李贽提出了“夫私者,人也”的命题。顾炎武说,“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人之有私,因情之所不能免矣”。据此可推知,这些看法(     
A.体现了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B.借鉴了明清鼎革进程的教训
C.凸显出经世致用思潮的效果D.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基础
2024-04-3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如表所示是不同学者关于东晋与南朝政权的历史分析。据如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论述出处
东晋、南朝虽立国江左,然其庙堂卿相,要皆以过江中州人士及其后裔任之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
“晋之皇室及中州避乱南来之士大夫”与顾荣等江南名宗“戮力同心……赤县神州免于全部陆沉,东晋南朝三百年的世局因此决定”陈寅恪《论东晋王导之功业》
南渡将近百年,侨人势力渐巩固,桓温、刘裕又相继立功,威声大振,于是侨人乃不复以南人为意,宋齐梁三朝皇室俱侨人,宋齐有一贯之政策,侨人握政权,摒南人于政治势力之外周一良《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
A.北人南迁促进南方初步开发B.江南士族有意调和南北分歧
C.人口迁徙影响南方政权建设D.农牧文明交汇提升南方地位
2024-04-3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墨子以“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为由,指出君主的当务之急是“将在于众贤而已”“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这一主张(     
A.体现了诸子思想的融会B.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求
C.认同了礼乐教化的功能D.强调了君主权威的重构
2024-04-3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晚明时期的役银征收,江南地区“全以田粮起派,而但以丁银助之”,江北地区“惟论丁起差,间有以田粮协带者”。造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数量B.文化传统C.政治制度D.田亩产量
2024-04-25更新 | 90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沈括,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人。沈括从小接受了系统的儒学教育,并随父官游四方。1063年,流括进士及第,后任馆闹校勘,有较充裕的时间深入研究天文和历算,并修成《奉元历》。晚年撰写的《梦溪笔谈》袁括了他的科学思想与成就。流括生活的年代盛行理学,在与理学思想的论争中,他提出了“事非前定”的命题。沈括注重对自然现象进行实际的观察与调查,在验证“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时,他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深山里气候较平原寒冷,温度也低,热量不足,所以桃花比平原上开得晚的结论。沈括还注重搜集、探寻来自群众实践中的科学成果,并极力在原有基础上加以系统总结,并探溯后面的共性。对待各种问题,流括总是会采取怀疑的态度。在制造浑仪的过程中,他列举了天文学说的十三点错误,迹一反驳;他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革新掉浑仅中不能正确显示月球公转轨迹的月道环,放大窥管口径使它能看到极星等。

——摘编自汤晓瑜《论沈括的科学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沈括科学成就取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沈括的科学研究思想。
2024-04-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10 . 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考古工作者在良渚古城南北主干道的钟家港古河道中获得北方传统作物遗存粟米7粒、枣核1粒。这一发现说明当时(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特征B.区域文化可能存在交流
C.早期国家势力向北扩张D.南北方的农业经济趋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