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城,自天子不能具钩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夏四月,(汉景帝)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柒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镶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九月,诏曰:“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狱,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复生。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令亡罪者失职,朕甚怜之。”

——摘编自《汉书》

材料三   始元六年,汉昭帝发出诏书,让丞相、御史大夫和各地推选的贤良、文学讨论,询问民间的疾苦。文学回答说:我们听说治理人民的方法,应该防止产生放纵享乐的根源,发扬人们固有的道德因素,抑制工商之利而宣扬仁义,不要引导他们追求财利,这样,古代帝王的教化才能复兴,当今的风俗才能改变。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与民争利。破坏了忠厚的本质,形成了贪婪卑劣的风气。因此,老百姓务农的少了,热衷于工商业的多了。外表太华丽,就使本质衰败;工商业兴盛,就会使农业衰落。工商业发展,老百姓就奢侈,农业发展,老百姓就诚朴。老百姓诚朴,财用就富足,老百姓奢侈,饥寒就产生。希望废除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以便促进农业,限制工商业,有利于发展农业,这才妥当。

大夫说:匈奴背叛不服,屡次侵扰边境。防备它,就会使中原士兵很劳苦;不防备,他们又进犯不止。先帝怜悯边境人民长期遭受祸害,苦于被匈奴虏掠,所以在边境建造城堡要塞,修整烽火台,屯田驻军来防御敌人。因为边防费用不足,所以才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以补充边防经费。现在你们想要废除它,对内则使国库空虚,对外则使边防费用缺乏,让守卫在边疆的战士挨冻受饿,国家用什么去供给他们呢?废除这些政策是很不妥当的。

——翻译自《盐铁论本议第一》


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汉初的治国思想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结果。
(2)材料三中“先帝”最有可能是哪位皇帝?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汉朝的“盐铁官营”政策。
2022-02-2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古代税制与经济政策】

材料一   两税法推行后的评论: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白居易《白居易集》卷2《重赋》

材料二   (忽必烈)设立管理农业的政府机构。中统元年(1260年)设劝农司,次年设劝农司,以姚枢为大农司,派劝农使到各地考察农业情况。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下册133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税法利弊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交融的角度评析忽必烈时期的经济政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时期,何启(18591914年)胡礼垣(18551916年)认为:“财者,民所一日不能无者也;利者,民所一日必欲得者也。”又说:“中国之目商务中人,必日‘奸商',不知求利乃人之本心。今有执途人而告之日'我不求利”,则人必谓之奸:有执途人而告之日“我欲求利’,则人必谓之忠。”“商贾中有品行刚方行事中节者,人必举以为议员”,使他们在“求利中不失其求名之望,求名中可表其求利之心”“若夫实业之人息,官禄之常俸.舟车之利益,矿洞之得财,为公用急需而抽其成数自无不可。"这可能是中国人最早使用“实业“一词,时间在1895年。

——摘编自何启.胡礼垣《新政真诠》

材料二

时间主要内容成果
19791983第一次打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的僵化观念,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
19841991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形成”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机制
19922002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具体框架

——摘编白周新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何启,胡礼项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两段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经济思想的转变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作用。
2022-07-23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课时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课时及单元测
4 . 有清一代,皇帝每日召见官员,以处理政务、获取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召见官员制度简表

召见时间

乾隆专卯正(6:00)开始召见,道光帝在寅正三刻(4:45) ,咸丰帝常在辰刻(7:00),光绪帝亲政以后,召见时间是在寅正(4:00)
召见内容

君臣对话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各地的吏治民情、人丁钱粮、水利水患等。皇帝若召见新任官员,首要任务是对他们进行考察。检测其知识储备和行政能力是否能够胜任新职,并给出施致指示。晚清时期,中国与外国交往越来越多、皇帝还从办理外交事务的官员口中了解对外交往的演进、国际形势的变化
召见对象多为京中各部院堂官、新任的京官、外省官员等
召见奖赏一些在奏对中表现出众的官员,才会得到御制诗、荷包等奖赏
制度衰微召见制度在晚清时期受到严重冲击。由于内政变化剧烈、外国侵略频繁,在咸丰帝北逃承德、光绪帝遭受慈禧软禁、慈禧与光绪帝西逃陕西的情况下,皇帝也难以顺利地召见新任官员。

——据郭黎鹏《清朝召见新任官员制度探析》整理

材料二   以下为晚清时期的一段召见实录

1867年,行将访同欧美的志刚和孙家谷受到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召见的对话

谕:何时起身?

奏:于明日由衙门起身。

谕:由何路行走?

奏:由陆路到上海上火轮船,经日本过大东洋到米里坚;由米里坚渡大西洋到英吉利,过海到法兰西;往北顺路到比里时、荷兰、丹麻尔、瑞典、俄罗斯;往南回路到布路斯;再南仍经法兰西到西班牙、意大利;由中海经大南浮;顺广东、福建、江浙中国海面,自天津回京。

谕:随从人务须管束,不可被外国人笑话。

奏:谨当严加管束,不准其在外滋事。

——摘编自志刚《初使泰西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提炼一个关于“清代召见制度”的历史观点,并引用材料一中的相关史料。说明你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召见实录反映了当时中国统治阶层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状况。
5 .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古代中国商业贸易也不断发展兴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中国8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当时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2)指出材料二中作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评析这一观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打破了唐时“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的规定,商人子弟读书应举已不在法令的禁止之列,到了英宗年间政府更是下诏:“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等于说国家从法律上,制度上承认了商人的入仕权。到此,科举制度成为了普通民众实现向上流动的阶梯和重要管道。其中,富民阶层(平民地主和商人)成为了这一转变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财富为自身和下代子弟提供良好的教育,进而蟾宫折桂,成功实现整个商人家庭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   郑樵在总结唐宋之际婚姻观念的历史变迁时说,隋唐以前“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而五代以来“婚姻不问间阅”。宋代门阀世族政治的消亡反映在人们的婚俗观念上就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等社会现象在宋代普遍出现,特别是世人嫁娶尤重钱财成为一时之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芸《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隋唐以前相比,宋时期婚姻观的变化,并做简要评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二:(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2)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2023-12-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魏晋时期的“衣冠南渡”

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率领一批大臣渡过长江,其中大部分是士大夫阶层和贵族阶层,史称“衣冠南渡”。这一时期北方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与江南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使得江南经济迅速繁荣。北来大族大部分都是中原的高门士族,而且都是好学玄学有文化的名士,玄学一度成为江南的主流思想文化。对于北人到来,江南名士虽存在着矛盾的情绪,但文化修养与北方大族确实有很大的距离,经过碰撞交流后,他们转而钦佩,甚至仿效。南北士族在文化上的融合催生了六朝时代突出的文化成就,如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南朝石刻、刘勰的《文心雕龙》、范晔的《后汉书》、葛洪的《抱朴子》、法显的《佛国记》等,皆为当时文化智慧之凝聚。以都城建康为代表的文化远播到东亚列国,对日本、韩国、朝鲜一带的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司马睿之所以能够在江南重建政权,完全依赖的是北方的大族和江南高门士族。东晋建立以来,高门大族便架空皇权。当南朝皇帝的权力开始回归时,士族政治权力已经走下坡路,所以士族对家族利益的追求更加强烈。当国家危难之际,他们畏缩不前或者变节投敌,为国殉国者很少。

——摘编自贺云翱《长江文化,中华文明的壮丽篇章》、杨敏(试论东晋末的永嘉“衣冠南渡”》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魏晋时期的“衣冠南渡”。
9 .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部分)

时期选官制度主要选官标准
西周世卿世禄制度
汉代德才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家世门第
隋唐科举制才能学识

材料二   科举分常举和制举。常举的科目有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算、明书科,考试合格者需经吏部铨试授官。考试一年一次,分解试与省试两级进行,武则天时期开创策问殿试。制举作为皇帝临时选拔人才的制度,科目有贤良、方正、博通坟典等上百个科目。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三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

(1)填写材料一中空格部分的内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征。
(3)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1300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评述科举制度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的积极影响。
2023-11-1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在评述西晋政治时说:“曹魏时代的高官们跟着司马氏祖孙一道迈入了晋代门槛,只要忠心耿耿,就可以禄位永保,世代相袭。父子、兄弟甚至整个家族的成员,源源不断地进入西晋政权。”由此可知,西晋(     
A.士族政治具有较强封闭性B.宗室贵族形成专权局面
C.国家政权被曹魏高官控制D.官僚队伍来源较为广泛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