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5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043年,辽兴宗为调节宋夏纠纷,致宋仁宗信中表示,宋辽“两朝事同一家”。萧普女太后主持北辽政权时,致书宋徽宗,写有辽宋“义笃一家,誓传百襈。”其意在表达辽和宋(     
A.政治上亲如一家B.经济上有互补性C.文化上有认同感D.关系上相互依赖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2 .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很多家族族谱中都列有“科名录”“历朝科第”“登仕录”“科贡”等内容,详细地记录本宗族科举仕进的骄人成绩。这表明徽州族谱(     
A.通过宗法道德束缚人心B.促进了社会阶级的流动
C.强化传统社会价值取向D.确立儒家责任担当意识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3 . 《太平御览》卷七七引《释名》说,黄帝是车辆的发明者,因此号为“轩辕氏”。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各地诸侯都尊奉轩辕为天子,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从者,黄帝则予以征抚“披山通道,未尝宁居。”这些记载的共同之处体现在(     
A.与禅让制休戚相关B.传说时代的交通情况
C.手工业者地位较高D.征伐战争相对较频繁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4 . 唐中宗不经中书、门下而自己封拜官职时,因自感心怯和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成为“斜封墨敕”,此途径所封官员时人称为“斜封官”。这反映了(     
A.中枢制度有一定的通融性B.三省六部制有名无实
C.专制皇权凌驾于百官之上D.中书门下不具约束性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柏拉图(前427——前347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曾在雅典创办过阿加德米学院。在教育作用方面,他认为良好的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卫国者的保证。他认为教育在改造人性上也有着巨大的威力,因此他要求国家严格控制教育。柏拉图的最高教育目的则是要培养“哲学王”,经过教育培养的精英可以成为优秀的哲学家,最终成为统治者。在教育对象上,他主张“精英”教育,应该从第一、二等级中选出最优秀的年轻人进行学习。在教育方法上,柏拉图提倡启发诱导,他认为,只要经过启发,没有学习过的人也能自觉地推导出数学、几何等公式。柏拉图以上的教育理念对欧洲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陈桃兰《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比较》

材料二   到公元前6世纪,在中国和希腊都开始出现了哲学家。在此以前,中国已有《尚书》《诗经》,希腊已有《伊里亚特》《奥德赛》等等,它们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为古代哲人们提供了思考的资料。在古代希腊,原有祭神求福的传统,但哲学家出现以后,他们开始思考世界“始基”是什么的问题,并且试图以某种物质作为“始基”来解释世界。在古代中国,也长期有祭神求福的传统,可是在西周时期就开始有了对天将信将疑的思想倾向。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重人事而不重天,这都反映了一种人在自然关系上的某种精神觉醒。在古代希腊,许多哲学家都讨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书都是集中讨论这一问题的著作。在古代中国,也有孔子主张爱有等差的“仁”,墨子主张爱无区别的“兼爱”等等,不同的学派都为自己的主张作了论证,处于争鸣的状态中。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家们当然不可能解决人与人的关系上的认识问题,他们能对此有所反省,提出问题,并试图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一种精神的觉醒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柏拉图教育理念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和希腊哲学思想存在共同点的原因,并说明中国和希腊先哲精神觉醒的意义。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邹衍游历列国时:“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身亲往师之”。这是因为他(     
A.追求天人合一及逍遥自由B.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
C.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D.强调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明清之际“西学”的不同评价

观点内 容
观点一在中国历史上,除了佛教进入中国那一次外,外来文明对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震撼,都不是很大,直到明清两代西洋知识、思想与信仰逐渐有一个加速度进入中国,中国才又一次真正受到了根本性的文化震撼。
观点二作为反宗教改革运动的中心组织-耶稣会,它不仅敌视一切新的思潮,如近代科学、思想自由、个性解放、人文主义、民族主义与教会的民族化,而且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就规定了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并不可能是先进的科学,也就规定了耶稣会的世界观与思想方法对中国的科学与思想不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观点三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播西方天文学,其功绩在于使中国在17世纪初即得以了解最终成长为现代天文学的西方天文学,使中国开始走入世界天文学的共同轨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西学东渐”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魏晋南朝时期,男性以及女性服饰基本呈现大袖轻衫之态。褒衣博带、上俭下丰、仙气飘逸。这一特有的服饰形象说明当时(       
A.黄老思想较为盛行B.民众对自然的向往
C.社会道德信仰垮塌D.士族门阀势力式微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9 . 据统计,东汉永和五年(140年),曹魏辖区共计5830748户,32200767口,魏景元四年(263年)曹魏有663423户,4432881口。南方吴、蜀辖区东汉永和五年有3505917户,15691646口。而孙吴天纪四年(280年)户口与蜀炎兴元年(263年)户数合计有803000户,3240000口,其户数约相当于东汉时22.9%,口数约相当于东汉时20.6%。这折射出(       
A.战乱频发影响人口增长B.改朝换代导致北人南迁
C.江南地区经济加速发展D.北方农业地位日趋巩固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10 . 魏晋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时期历史现象出现的背景解读最合理的是(     
历史现象历史背景
A魏晋玄学在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作风上要求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战乱频繁,生活物资匮乏
B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北民南迁加快了民族交融
C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唐高宗时国家颁行《唐本草》印刷术的进步导致伪劣医书泛滥
D晋代法显、唐代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空海来华佛教在东亚深入广泛传播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