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2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白居易(772846),太原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二十八岁考中进士,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因政治抱负不得实现,毕生精力倾注在诗文方面。胡适说:“白居易与元稹都是有意作文学革新运动的人。他们的根本主张,翻成现代的术语,可说是为人生而作文学!文学是救济社会,改善人生的利器;最上要能‘补察时政’,至少也须能‘泄导人情’;凡不能这样的,都‘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陈寅恪说:“唐诗有很多材料,可补充唐史料的缺乏。唐诗有种特性:与作者的社会阶级及政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元(稹)白(居易)诗证史即是利用中国诗之特点来研究历史的方法”。

——据钱穆《中国文学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居易诗歌创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胡适与陈寅恪研究唐诗的意义。
今日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元朔五年,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每年考试,凡能通一经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成绩得甲等者可为郎官。该措施(       
A.推动了主流思想的传播B.提高了官员道德水平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D.营造了社会尚学风气
今日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明代嘉靖年间,浙江的《太平县志》记载:有业于农者“或田而稼,或圃而蔬,或水而渔,或山而樵,或畬而种植,或操舟于河,或取灰于海,或为版筑,或为佣工,各食其力,而无或惰焉。”这反映出当时(       
A.农业生产区域化增强B.使传统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C.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快D.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今日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像史料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包含了复杂的判断。下图被称为“凿空丝路的图像记忆”,但有一些明显的“错误”。

前汉 (即西汉)中宗 (汉宣帝的庙号)既获金人 (黄金制作的佛像)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

注:这幅壁画创作于初唐时期,是敦煌莫高窟第323窟的八幅佛教史迹画之一,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绘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壁画中的信息中找出两处史实“错误”,并就“错误”产生的原因分别予以说明。(要求:信息有效,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朝中期人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记载了常熟一位谭姓地主的事迹。“他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成良田,收成大增。”这反映了(       
A.农村经济结构的多样化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C.土地经营方式发生变化D.经济作物多样且种植较广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陆楫(15151552),明代经济思想家,文学家。字思豫,号小山,南直隶松江府(今上海)人。陆楫经济思想主要是对奢俭问题的看法。与传统的“黜奢崇俭”论不同,反对禁奢,指出:“吾未见奢之足以贫天下也”,认为节俭仅对个人和家庭有利,从社会考虑则有害。“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至于统论天下之势则不然。”认为富人奢侈可以增加穷人的谋生手段,因“彼有所损,则此有所益”,能“均天下而富之”。将奢侈看作商品经济得以发展的决定性原因,认为苏杭和上海等地所以繁荣发达,“其大要即在俗奢”,“特以俗甚奢”。其言论一定程度上是明中叶后苏南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思想反映。

——摘编自刘志丹《明朝中后期崇奢思想探析——以陆楫、郭子章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楫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评价陆楫这一思想。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北宋王朝严禁宗室干预朝政和结交大臣,宗室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宗室授官,即使再有才能,也只能领节度使、防御使及环卫官等虚职,更不得出任宰执、侍从等具有实权的官职,他们虽坐享厚禄,却形同系囚。这一措施(       
A.意在打击门阀士族的特权B.体现了科举选官的开放性
C.激化了北宋社会阶级矛盾D.一定程度上利于政权稳固
8 . 春秋末年,晋国中牟令王登上言于襄主曰:“有士曰中章、胥己者,其身甚修,其学甚博,君何不举之?”于是二人都当上了士大夫,一半的中牟人皆“弃其田耘、卖宅圃而随文学者”。这一现象(       
A.揭示了土地兼并的原因B.推动了官僚阶层的兴起
C.体现了重文轻武的观念D.反映了宗法体制的瓦解
9 . 宋朝以前,专论生计和理财、节制用度问题的“治生”、“制用”家训很少。宋代以后,家训增加了治生、制用内容。这一变化源于(       
A.理学思想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C.市民阶层的扩大D.崇文抑武的实行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宋代士大夫很少参与剧烈的户外运动,像唐代社会风行的打毽、狩猎、拔河等活动不再受青睐,一些益智类游戏(如弈棋)成为被普遍接受和推崇的休闲项目。唐宋士大夫这一休闲生活的变化缘于(     
A.选官制度的变革B.主流思想的演进C.文官地位的变化D.商品经济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