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9 道试题
1 . 唐高祖以老子出函谷关的传说为基础,认为老子乃陇西李氏先祖,要求全国各地大修老子庙并亲自主持拜祭老子的典礼。唐太宗也曾以政令、诏书等形式提高道教的地位。由此可知,唐初(     
A.道教成为唐朝的“国教”B.传统主流思想受到冲击
C.朝廷依靠黄老之学治国D.儒学、佛教被官方压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神宗说“先措置得兵乃及农”,因为“治农事须财,兵不省财,财无由足”,王安石则回答道:“农亦不可以为在兵事之后。前代兴王知不废农事乃能并天下。兴农事自不费国财,但因民所利而利之,则亦因民财力而用也。”王安石主要是为了(     
A.关注民生减小变革阻力B.积极发展生产开辟财源
C.以儒家义利观改革财政D.巩固小农经济主体地位
3 . 北魏占领淮河流域以后,江淮间南北贸易频繁。北魏边缘州郡官员“皆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南朝梁的“郁洲(江苏连云港)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A.苻坚统一黄河流域促进南北交流B.北魏实行俸禄制有利于吏治清明
C.南方民族交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南北方之间经济沟通有利于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学界普遍认为,阳明心学的“良知”出于《孟子》。孟子将良知定义为人所具有的“不虑而知”的先验性道德直觉。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造化的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由此可知,心学体系之“良知”(     
A.回归到先秦儒学传统B.具有世界本体意义
C.摒除了儒学的伦理性D.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律规定:“新黔首(平民)未习(秦)事”,新地吏应避免过于严苛,不得恶言谩骂、侵辱新黔首,并由长吏督查新地吏的这些行为;新地吏如果“询(诟)詈(骂)新黔首,赀(罚款)一甲;殴(殴)笞,赀二甲”。该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秦王朝(     
A.注重调和地方以巩固统一B.律法兼具严密性和人文性
C.践行外儒内法的统治策略D.重视对官吏的监察与管理
2024-05-22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的士人是熟读诗书等儒家经典的知识分子,他们暂时还未进入仕途,却是进入仕途的主要阶层,是有功名的候补官员。

在明代,士人包括以下几种知识分子:进士、举人、监生、诸生等。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举人是乡试录取的优胜者。监生,即国子监学生,包括举监、贡监、荫监和例监,此外还有外国留学生,即“夷生”。四种监生中,洪武初年官僚子弟比例较大,洪武以后百姓子弟日益增加,占了绝大多数。诸生,即地方府学,州学、县学的学生,他们一部分来自民间私塾,一部分来自社学。

明中叶以后,程朱理学受到强烈挑战,阳明心学兴起,王阳明、湛若水等人四处讲学,在各地创办书院,弟子遍天下。他们不仅仅关注学问,而是学问,政治并重,今天广为流传的格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是东林书院讲学的宗旨。从城市到乡村,尤其是在乡村,他们是有功名的头面人物,即社区和宗族组织的首领。

——改编自毛佩琦主编《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士人阶层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士人阶层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如表可知,唐代(     
唐代进士籍贯分布情况统计
道名进士数量(人)百分比道名进士数量(人)道名
河南道33221.56%山南道462.99%
河北道30619.87%淮南道171.10%
江南道30820.00%陇右道845.45%
关内道23315.13%剑南道140.91%
河东道17611.43%岭南道241.56%
A.政治中心变化影响人才分布格局B.科举考试采用南北分卷势在必行
C.进士数量受制于政治局势的演变D.中原地区在科举竞争中占据优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曹魏实行屯田,由各州郡设置典农中郎将等主持屯田,其中民屯田租很重,通常是“持官牛田者得六分,百姓得四分,私牛而官田者与官中分。”西晋统一后,颁行占田课田制,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这一变化(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B.加剧南北经济的不平衡
C.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D.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战国时期,“个人的才干、勇气、智慧皆能真正受到社会重视”。各诸侯国为图强,在大力推行军功爵制之外,还把荐举当作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荐举制也应运而生。荐举制的产生(     
A.反映了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B.践行了墨子尚贤的治国思想
C.导致了贵族势力的渐趋消亡D.体现了儒家学派的人才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二里头文化的重大发现中,作为礼器的玉石牙璋的辐射范围已经到了越南北部,与《禹贡》所载的九州的大致范围以及秦汉帝国统一疆域的大致范围相当。这说明二里头文化(     
A.奠定了早期中国基础B.印证了中国五千多年文明的历史
C.重塑了华夏民族意识D.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