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墨子·尚同上》提出:“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之以为三公……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这反映出墨子(     
A.意图构建分权体制B.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
C.借鉴儒法两家思想D.贤能治国的政治理想
2 . 考古学者在中国山东某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了上百座墓地。墓地大小不等,大墓中的随葬品一般有五六十件,其中一座大墓,除发现80多件精美的陶器外,还有制作精细的透雕或镶嵌玉石的骨器、象牙器和其他装饰品。而众多的小墓中一般只有一两件简陋的陶品。这反映了当时(       
A.渔猎采集的突出地位B.早期国家的雏形初现
C.氏族内部的贫富分化D.农业村落的社会分工
3 . 图1、图2所示为出土于江西靖安的两件青铜器,据推断,其主人应为春秋晚期的徐国国君义楚。炉盘下方的铭文中出现了“令尹”(楚国官职)、“荆”(楚国别称)等词汇,字体秀丽,颇具长江流域古文字风格。对此认识最合理的是,徐国青铜器(     

A.严格遵循礼制B.广泛用于出口
C.做工相对粗糙D.呈现地方特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叶,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主要农具类型比较齐备,产量、质量不断提高,如水转连磨在宋元两代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南方的水碓既被用于运碓成米、转磨成面,还广泛被用于引水灌溉稻田。在畜力缺乏的地区,还出现了“代耕法”,以耕架代犁,“一人一手之力足敌二牛”。长江三角洲和岭南一带,蚕桑业特别发达。棉花的种植遍布天下。据称,松江200万亩耕地“大半植棉”。烟草自东南亚传入后,很快推广,至明末“北土亦多种之”。

材料二   据记载,嘉定城乡各地,“民间机杼之声相闻也”“昼夜纺织,公私诸费皆赖之”。在松嘉棉织区不仅有以织布为业的机户,也有专门从事棉布加工的轧花业与弹花业,还有专门从事棉布加工的浆染业和踹布业,以及棉布再制品行业,如松江的暑袜业……当时从事个体经营的手工业者,如铁匠、木匠、染匠、窑匠、石匠、弹花匠等,被称为“百工杂作”。此外,雇工大量出现。如万历年间,分散在苏州“机坊”和“染坊”里的织工和染工就各有数千人。景德镇的制瓷业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各地的矿工也随着民营矿业的发展,人数也日益增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天石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宋代定窑的孩儿枕,该瓷器将枕头设计成幼童的形象,用圆滑的腰部曲线来承接人的头部,儿童俯卧在床榻上,双臂环抱垫起头部,而头部则转向一边,右手持一个绣球,两脚交叉上翘,似乎在床上撒娇蹬腿。宋代定窑孩儿枕(     
A.体现理学对社会秩序的构建B.注重基本造型的仿古设计
C.可用于研究当时的制瓷技术D.打破了官窑对烧瓷的垄断
6 . 唐代后期,宰相贾耽在《皇华四达记》中记载了当时从唐朝统治中心向四方延伸的七条路线,其中第五、六、七条分别被称为“安西入西域道”“安南入天竺道”“广州通海夷道”。由此可推知,当时(     
A.东亚各国贸易往来频繁B.阿拉伯人阻断中西交通
C.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D.水路交通地位逐渐提升
2022-11-16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善书(古代民间流传的劝人从善的书籍总称)于宋朝正式出现,盛行于明清。善书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圭臬,以儒家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为其伦理精义,亦杂有道教与佛教的教义。文义上的通俗性与操作上的简易性使善书大行其道,与戏曲、箴言及家礼等共同维系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及道德秩序。

明清时期,善书广泛流传,不论贫富老少、高低贵贱、都市僻壤,各个社会阶层的人都受到善书的影响。善书的传播主体有善人、宗教界人士、职业传播者、家中长辈等。在统治者的倡导下,封建士子也主动参与善书的传播活动。流行于民间的众多善书,大多于书末标明“欢迎翻印,以广流传”“欢迎翻印流通,公众自由取阅,功德无量”等字样,筹印善书的人们也免费赠送善书。

——摘编自颜湘君《传播学视域中的明清善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善书的社会功能及明清时期善书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善书在明清时期广泛流传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佛教的传入为唐代文学在意境、文体和命意遣词等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全唐诗》收录的有关佛教的诗约占十分之一,唐传奇深受佛教“轮回”“醒悟皈佛”等思想的影响,佛经和诗歌融合,在中唐时出现了“诗僧”这一特殊群体。这表明,唐代佛教(     
A.成为主流思想B.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容
C.实现了本土化D.构成了文学的主体内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自称汉王,率先起兵反西晋。他为自己辩解说:“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今且可称汉,尊后主,以怀民望,”这反映出当时(     
A.汉代的制度受到追捧B.西晋的统治已经分崩离析
C.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D.皇位的宗法传承得到维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辽史》中记载:“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眷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行营)。”这一治理模式反映了辽国(     
A.政治中心的频繁变动B.军事实力的强大
C.统一天下的坚定意志D.国内矛盾的消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