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匈奴族和羯族自认为是夏朝的后裔,鲜卑族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羌族自认为是虞舜的后裔。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说明(     
A.中华民族统一大势已开始出现B.胡汉祖先本是相同
C.各族政权力图确立其正统地位D.贸易加强边境交融
2023-09-28更新 | 337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南京从三国以来都是中国的重要城市,其称谓在历朝历代不同①集庆②建业③建康④应天府。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D.①③④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l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B.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D.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
2023-09-21更新 | 393次组卷 | 60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据材料一,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应采取的策略是什么?
2023-09-17更新 | 261次组卷 | 42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
5 . 历史专家认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时间

赋税总额

农业税

商业税

宋太宗治道三年(公元997年)

3559万贯

2321万贯

1238万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

5698万贯

2762万贯

2936万贯

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

7070万贯

2162万贯

4911万贯

——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材料二

宋代商业已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联系生产与消费、支撑城乡经济发展的经济命脉,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清晰展示出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进态势,揭示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的时代特色。

——-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税收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导致的社会变化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2023-09-1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暑期自主学习调查(开学考)历史试题
6 . 上海博物馆展览现场神徽与鸟纹出土于浙江良渚有着“琮王”美誉的玉琮,挨挨挤挤的脑袋紧贴着展柜只为一睹神人兽面纹的真容(如图),而钺原本是杀伐的武器。考古发现可以说明(     
   
琢刻在玉琮上的完整神徽
A.历史研究依赖考古技术创新B.当时人与人关系发生变化
C.人类已经迈入阶级社会门槛D.战争已成为主要交流方式
2023-09-13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考历史试题(B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努尔哈赤在八大贝勒(旗主)会议的基础上,增设若干名理政听讼大臣,责成他们与八旗旗主一同议政。皇太极时正式有“议政大臣”职名,并任命更多较低品秩贵族参与议政。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矛盾日益显露。……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又设立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构,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议政王大臣会议变成一些不当权的贵胄世爵挂靠之地,或是给予一些大学士、尚书之类官僚例兼虚衔的部门。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

——摘编自阎步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二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并非一无是处,在特定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决策效率。以乾隆帝平定准噶尔叛乱这一事件为例,就凸显出决策者还是应该具备起码的担当意识。正是乾隆帝紧紧抓住准部内乱这一稍纵即逝的大好机会,痛斥儒臣,力排浮议,乾纲独断,坚持用兵,并在获胜后审时度势,革除回部旧制,驻兵屯田,设官建制,最终开拓疆土二万余里,对稳定西北形势,奠定近代中国版图居功甚伟。

——赵冠峰、马袅《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再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2023-09-1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以诗歌为载体,由长辈对晚辈进行的带有诗意的教诫即谓家训诗。家训诗是我国传统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代迎来了发展高峰。以下诗句与其表达的价值取向对应错误的是(       
A“异乡兄弟少,见尔自依然……馀力当勤学,成名贵少年”追求正义、勇于担当
B“兄弟须和顺,叔侄莫轻欺。财物同箱柜,房中莫蓄私。”齐心治家,重视伦理
C“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我心知已久,吾道无不可”淡泊名利,修己养身
D“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壮志吞鸿鹏,遥心伴鹅鸽。”奋勇征战、为国舍命
A.AB.BC.CD.D
2023-09-1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下图所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流通的钱币各具地方特色。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       
   
A.统一趋势尚未出现B.商品经济难以发展
C.国家处于分裂局面D.诸侯国间始终对立
2023-09-12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文化自觉,同样表现为“人的自觉”。无论是孔孟学说还是程朱理学,儒家文化始终执着于强调人之为人的道德性。同时,它对道德性的强调以维持社会的秩序为出发点和归宿,对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要求,这便使其所强调的道德限定在伦理道德的范畴。儒家文化在晚明时期发生了裂变与分化。李费发挥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提出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对自然人性的肯定,着眼于“我”之真实;对个性意识的推崇,侧重于“我”之独立,二者共同体现出晚明人文精神的“人”不再是儒家文化中伦理型的人。但这股人文主义思潮并未掀起类似西方文艺复兴那样深入持久的文化运动,在中国文化史中昙花一现。

——孙桂丽《对中国古代主流人文精神的反叛》

材料二   在意大利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15世纪,也是多才多艺之人辈出的时代。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不但要研究古代经典理论,还要研究地理、历史、文学;不但要翻译古代的戏剧,还要同时兼做导演;此外,他还可能是一名地方长官、外交家。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据材料一,指出晚明时期中国文化自觉的内涵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变化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15世纪意大利文化发展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意两国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不同影响。
2023-09-1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