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祯,字伯善,山东东平人。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为旌德、永丰县尹。他在任内,一直过着和普通百姓一样的生活。他捐出自己的俸禄,办学校,修桥梁,此外还兼施医药,救济无钱治病的人。当地的百姓一提到他的名字,就赞不绝口。王祯在当县尹时,经常鼓励人民种好庄稼。他平常很注意农事,随时随地留心观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向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为了让《农书》早日出版,他还创造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法,从而缩短了排印时间。他在江西看到有一种茶磨,就根据这个茶磨的原理,设计绘制成“水转连磨”图,这一改进大大节省了人力,每具可以灌溉农田100亩。在他的《农书》里,还有着许多各式各样的工具图谱。王祯还是一位诗人,清代顾嗣立编辑的《元诗选》中,就收入了他的诗,称为《农务集》。

——摘编自国学智《王祯:元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祯能够创作《农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祯具备的优秀品质。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西周至春秋中期以前,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劳动并不多见。到战国时期,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编户、纳税形式,农业家庭的经济、政治等职能加强。这主要是由于战国时期(       
A.诸侯争霸和变法运动兴起的推动B.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结构变动
C.统治者对人口和土地控制的加强D.集体劳作形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所示为唐代高门士族清河崔氏入仕情况统计。这可以用于印证,唐代(     
入仕总人数为287人有确切记载入仕途径的有84人。其中,18人为门荫入仕,66人为科举入仕
为相总人数12人1人门荫入仕,3人入仕途径不明,其余8人均以科举入仕。在8人科举及第科目中,7人为进士科出身,1人为诸科出身
A.士族仍旧把持国家大权B.科举制为士族所垄断
C.官僚队伍素养明显提高D.科举取士日益受重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清时期涌现出很多不同题材类型的世情小说,这些小说取材于稗史或传说,故事情节曲折,主题多为因果报应、惩恶扬善。这些小说多出自萍踪浪迹的幕僚文人之手,其才可上可下,其品亦雅亦俗。这些小说(     
A.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B.突显出离经叛道的倾向
C.反映出社会风气的开放D.适应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面对“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悲剧,龚自珍发出:“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的感叹,由此可知清朝(     
A.专制主义不断加强B.完全剥夺言论自由
C.远远落后汉朝D.社会动荡不安
2024-06-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练考(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马可·波罗游记》是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记述他经行地中海、欧亚大陆和游历中国的长篇游记。马可·波罗一行经过四年的艰苦跋涉,于公元1275年抵达大都,在公元1292年返回威尼斯。在马可·波罗十七年的中国生活中,可能经历的是(     
A.体会辣椒带来的刺激B.用小篆进行日常交流
C.感受南方汉人的幸福D.享受戏曲带来的快乐
2024-06-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练考(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战国末年,面对秦国的威胁,弱小的韩国派出水利专家郑国,希望通过说服秦国修建水利工程的方法削弱秦国实力,结果却让秦国的关中平原变成了秦军的粮仓,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农业不断发展B.诸侯争霸扩张
C.韩国实力最弱D.北方强于南方
2024-06-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练考(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宋朝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英雄人物,英雄崇拜现象盛行,如岳飞、文天祥、杨业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至今仍然家喻户晓。这种现象(     
A.体现了民族歧视心理B.挑战了封建专制皇权
C.汇成强大的民族精神D.带有较多的虚构色彩
2024-06-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练考(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晋书·王敦传》中记载:“(王敦)在武昌,以地荒粟少,求转徙于江南,于是江州及会稽、吴兴等郡民多往依之。”这种情景(     
A.缘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
C.阻碍了经济重心南移D.得益于休养生息政策
2024-06-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练考(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以前的漕运,不论是船只还是运输都由私人承办,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唐朝政府的管理,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政府的漕运利益不能够得到完善的保障。刘晏针对这一问题,将建造漕船的工作收归政府,由政府统一建造漕船,在船厂的管理上,刘晏注意到不法官员暗自克扣造船经费,于是他挑选廉洁的官吏到船厂进行监督管理。在造船技术上,刘晏根据各个河段自身特点及其水文特点,建造不同的船只,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便为漕运事业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刘晏还改原来的客户包运为政府运输,由政府组织训练船工、水手,保证漕运的安全运行。刘晏吸取以往的教训,在漕运所用人员方面采用“以盐利为漕佣”的办法,即国家将实行食盐专卖所得的钱用于雇佣漕工,这使得漕运的劳动力得到保证,并且能够提高雇工的积极性,保证漕运的高效率运行。经过刘晏的改革,唐代漕运达到了“不发丁男,不劳郡县”而劳力有保证的效果。

——摘编自杨风阁《论唐代刘晏漕运改革的始末及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刘晏漕运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晏漕运改革的作用。
2024-06-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冲刺阶段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