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广东罗定等地“铁矿既溶,液流至于方池,凝铁一版,取之。以大木杠搅炉,铁水注倾,复成一版。凡十二时,一时须出一版,重可十钧。一时而出二版,是曰双钩(钧),则炉太旺,炉将伤……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日得铁二十余版则利赢,八九版则缩”。

有学者估算,20版铁,每版300斤,共6000斤,按万历年间北京官价约合96两(白银),如果每年生产6个月,收入可达17280两,考虑到“万金”的成本,每年资本周转不到2次。

——摘编自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五)等

材料二   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新式纺纱机发明之后,手织机再也应付不了工作了。由于煤的使用,虽然生铁的产量迅速增加,但棒状铁(一种由生铁精炼而成的韧性铁)的生产却受到限制。英国不得不从瑞典和俄罗斯输入棒状铁,其价格之高成为各地工匠加速推进冶炼技术研究的原因之一。不久,纯粹从经验中衍生的搅拌炼铁法的发明大大减少了用锤锻打的辛苦工作,并能迅速且大量地生产棒状铁。18世纪80年代,这一发明获得瓦特的赞许,许多厂商主动前来与发明家磋商其专利证的使用权问题。如理查德·克劳肖凭借此专利所开的工厂里,棒状铁的产量从每星期10吨提高到200吨。根据推算,1786年至1789年发明家所订的专利授权合同如果得到诚实的执行,那么他在专利权的法定保护期内,能获得高达25万英镑的使用费。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中国广东“铁场”生产经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类“铁场”兴起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之际中国广东冶铁业和18世纪英国冶铁业发展条件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7—18世纪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宪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朝雍正帝说: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且愚民见工匠之利乡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致坠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趋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有所难行,惟在平日刘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向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卒相率而趋于工矣。

——《清世家实录》卷57

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帝对农工商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3 . 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中国与荷兰的金融创新

中国荷兰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
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现代意义的银行,有阿姆斯特丹市政的
担保,很快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荷兰的利率也比其它欧洲
国家都要低得多。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还支持股票交易。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美国的股票市场

中国美国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
式宣布成立。1996年,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从1998年开始,中国
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
20世纪90年代,政府通过间接措施进行调控。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以硅谷为
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悄然兴起,促使美国经济实现了产业升级。股市吸引了大量私人投资者,同时养老金也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保值增值。

(1)17世纪的中国和荷兰都进行了金融创新,但经济发展的结果却完全不同,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90年代中美两国股票市场的作用。

(3)两则材料都反映了政府的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381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届广东茂名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4 . 材料一 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大同世界,关键就是要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为此就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弘扬和推行仁政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因此,孔子主张要自觉修行德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重点论述了重视儿童道德教育、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以“善”为最高目的的教育理念。
材料二 孔子主张学习要通过闻和见,要直接接触外界事物,通过阅读书籍来达到博学。他说:“见而识之”,就是要多见,并且要把所接触的外界事物记忆起来。柏拉图认为“学习即回忆”,主张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他认为,人在出生前就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知识被遗忘,通过接触感性事物,人们就可以重新回忆起被遗忘的知识。——以上材料均摘自《论孔子与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异同》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相同点。据材料二说明孔子与柏拉图学习观的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他们观点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3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素能提升精练:综合测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孔子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创始人,不同时期的“祭孔”活动展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
汉元帝(公元前48~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封阙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
公元59年(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
——《祭孔的由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明原因。
材料二 1912年3月,“丁祭”祀孔日子来临,浙江民政司请示是否照常祀孔,行何礼仪?内务部、教育部通电答复:在民国通礼未颁行之前,“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惟除去跪拜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
一一《中国民俗史·民国卷》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3)当今,我国每年都定期组织“全球祭孔”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16-12-12更新 | 11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东济南市高三二模(5月)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