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6 道试题
1 . 【谈一谈】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认为:“清朝强盛时期的行政效率要高于明朝”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022-08-30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2 . 【谈一谈】

在商代,本族即所谓内服,臣服于自己的其他部落氏族即所谓外服。内服由商王直接管理,在中央政权下设“百姓”从事基层性的管理事务;外服则分封原部落或氏族的首领,由其自行管理。如商代时在西方分封姬周,就是外服的分封之例。当时,商王室在本族内服的统治还较为严谨,但外服诸侯与中央的关系则十分松散。一般来说,外服官对于商王室,只承担缴纳贡赋、随王出征、祭奉商祖这几种义务,商王则有保护外服诸侯的责任。至于外服区域内的政治、行政与管理,商王不加干涉

——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谈谈商朝内服与外服之间的关系。
2022-08-30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3 .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并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3)从“历史解释”角度谈一谈你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多元认识。
2023-10-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魏晋以来,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上层己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修养。内迁较早的匈奴贵族如刘渊、刘宜等莫不综览经史、著诗文、工书草。北魏孝文帝亲政后重用儒士进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政策,促使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同汉族大致趋同。这一时期,胡服在中原流行,推动中国传统服饰由“上衣下裳制”向“上衣下裤制”转变。另外,以肉食、奶酪、茶酥、胡饼为特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也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著名的《敕勒歌》和《木兰诗》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碰撞的产物,可谓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北方民族的乐器、百戏杂伎以及绘画、雕塑、书法等也都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陈琳国、侯旭东《中国大通史·魏晋南北朝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和理由,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与交融特点,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谈一谈历史对我们今天应如何处理民族问题的启示。
2023-04-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填一填,说一说】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问题



请回答:
(1)上图反映了西周、秦朝、西汉、元朝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
(2)结合上述图示与所学的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方式及其作用。
【谈一谈】

观察《元朝形势图(1330年)》



请回答:
(3)你认为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思一思】
(4)元帝国的地方行政设置为什么在“行省”之外又有“腹里”和“宣政院”?
2022-08-2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上)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
6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说一说】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请回答:
(1)如何理解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其利弊如何?
【谈一谈】

积水潭地区(今什刹海一带)是古都北京的灵魂。

元代在建设大都时,著名水利学家郭守敬奉命设计大都的水系。积水潭是北京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码头,南方的粮食、木材经漕运水道源源不断进入大都城。“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径抵辇下。”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帽子市、鹅鸭市、珠子市、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这一带。元末《析津志》描述其地盛况云:“钟楼之东南转角街市俱是针铺。西斜街临海子,率多歌台酒馆,有望湖亭,昔日皆贵官游赏之地。楼之左右俱有果木饼面柴炭器用之属。”


请回答:
(2)根据上述历史材料,概括促进元代积水潭地区商业繁荣的因素。
【读一读,析一析】

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



请回答:
(3)阅读图,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7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说一说】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请回答:
(1)你同意此观点吗?请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简要阐述(不少于100字)。
【谈一谈】

文明与交往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经历了开启、繁荣和萎缩的过程,其中汉唐、宋元和明清三个阶段的对外交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请回答:
(2)简要评说宋元时期的中外交流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写一写】
(3)默写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概括。
2022-08-1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上)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
8 .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年间票号产生。票号又称票庄或汇兑庄,是晋商在全国贩销商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传最早经营这项业务的是西玉成颜料庄,它在北京、天津、四川等地均设有分庄。起初,在京的山西同乡常把现银交给西玉成北京分庄,再凭北京分庄写的信,到西玉成总号取款。后来,西玉成总经理雷覆泰发现这种现款兑拨是一个生财之道,便开始专营这一业务,号名改为“日升昌”。


(1)依据材料一,指出票号的职能。结合所学,说明票号产生的条件。

材料二   1896年,盛宣怀在《自强大计折》中提出:“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中国亟宜仿办,毋任洋人银行,专我大利。……所谓挽外溢以足国者。”1897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


(2)结合材料二,分析盛宣怀办银行的目的。

材料三   1980年4月,邓小平在与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的会谈中提到:“我们很穷,我们同世界失去了联系。我们需要世行帮我们赶上去。”同年5月15日,中国在世行的合法地位正式恢复。

2010年世界银行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使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在世界银行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   


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


(4)结合所学,谈一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2020-08-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赵宋王朝的“祖宗之法”,说得浅白一些,就是“一切按祖宗的既定方针办”,而这一方针主要是宋太祖、宋太宗的创法立制。从根本上讲,它是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的社会文化传统与政治、制度交互作用的结晶;其出发点着眼于“防弊”,从其客观效果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社会的协调发展。

———据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材料二   由于“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一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策和措施,转化成它的对立面 ,“冗兵”、“冗官”和“冗费”与日俱增,使封建国家陷于积贫积弱的局势中。

———邓广铭《宋史十讲》

材料三   宋朝号称是一个非常仁厚的时代……在这样的结构里,新陈代谢更为困难……这样一个号称仁厚的政府,号称仁厚的传统,因为没有选择好的留下、坏的淘汰的机制,以致这个政府变得越来越大,沉积越来越多了。

——许倬云《从历史看组织》

材料四   士大夫对武将的夺权直接促成了岳飞最后的悲剧命运,秦桧与高宗亦不过是因人成事而已……宋自太祖、太宗确立文人政治后, 士人登上权力的舞台, 士大夫逐渐形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政治利益集团, 并成为宋代政治的主体, 对可能威胁其利益的其他势力(主要是武人)均不遗余力地打击摧毁……最终形成一个只追求集团利益的官僚政治体制, 培养出一种缺少进取精神的士大夫人格。

——张劲松《岳飞之死与宋代文人政治的历史困境》


请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宋代“祖宗之法”的理解。(请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回答。)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地方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现象,即所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曹操在北方稳定统治后,急需人才。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建议后,开创了九品中正制,这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所谓中正,就是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晋以后,中正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这保证了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对中正事务进行干扰。

——摘编自张旭华《九品中正制研究》

材料二   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这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局面后,百废待兴,而首先是解决国家所需的用人问题,于是科举制应运而生。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曹魏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