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92次组卷 | 6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材料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三   一、德业相劝: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明友,教后生,御僮仆。二、过失相规:……同约之人各自省察,互相规戒,小则密规之,大则众戒之。三、礼俗相交:礼俗之交,……值月主之,有期日者为之期日,当纠集者督其违慢。凡不如约者,以告于约正而诘之,且书于籍。四、患难相恤:……凡有当救恤者,其家告于约正,……若不急之用,及有所妨者,则不必借。

——摘自《吕氏乡约》

材料四   宋代社会、宋代文化的特点如果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所谓平民化,是指普通民众具有比以前更多的生存发展机遇,受到社会更多关注。世俗化,主要是指关注俗世生活的取向。人文化,则是指更加关心“人”自身的价值,社会价值取向相对理性,关注人的教养与成长。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据统计,《全唐诗》中与李广直接相关的唐诗至少有55首,唐人咏李广诗是唐朝时代生活的一种记录。

历史时期

代表作品

诗人的社会心态

初唐诗歌(6首)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杨炯《紫骝马》
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长孙无忌《灞桥待李将军》
表达对战将神勇的由衷敬佩,借李广的坎坷命运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气。

盛唐诗歌(23首)

边服胡尘起,长安汉将飞。——李隆基《旋师喜捷》
天子金坛拜飞将,单于玉塞振佳兵。——贺朝《从军行》
对社会充满信心和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和使命意识,是盛唐诗人生命凯歌的主旋律。

晚唐诗歌(10首)

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无名氏《胡茄曲》
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温庭筠《伤温德彝》
难以再有前代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意气风发的昂扬斗志,心情悲凉压抑,无可奈何的悲哀与绝望挥之不去。

——摘编自朱枝娥《从唐人诗歌李广情结演变看唐朝盛衰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自选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述
2023-11-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对西方人及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A对外国人的称呼变化B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时间称呼时间文件称呼
鸦片战争之前“夷”晚明《职方外纪》“以西把尼(西班牙)东北为拂郎察(法国)。”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初期“鬼子”晚清《圆明园失宝叹》将法国与俄罗斯分别称为“佛狼西”与“罗刹国”
民国初年和新中国初期“外国佬”1901《过渡时代论》顺流而渡者,其英吉利耶? 乱流而渡者,其法兰西耶? 方舟联队而渡者,其德意志、意大利、瑞士耶? 攘臂冯河而渡者,其美利坚、匈牙利耶?”
改革开放后“老外”;信息时代网称“歪果仁”

——据《从中国对西方人与国家称呼的变化》整理

提炼材料中关于“中国对西方人称呼的变化”或“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A类或B类材料展开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14更新 | 266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升降比较表

天宝元年(742年)户数

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

下降幅度(%)

占全国户数比例(%)

北方

3736652

866887

76.8

36.52

南方

3117624

1506548

51.68

63.48

总计

6854276

2373435

65.73

100

——据王育民:《论唐代南北户口分布比重的消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变革论”是20世纪前期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重要观点,他认为“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具体而言,从唐到宋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贵族政治让位于君主独裁;②农民自由度提高,私有财产权得到承认;③科举普遍化与官僚政治的成熟;④朋党由贵族权力斗争过渡到政见之争;⑤货币大量流通,货币经济盛行;⑥儒学由经学义疏转向理学诠释,文学艺术的自由化、平民化色彩加重。


根据材料,从学者提出的唐宋变化中任选两点,结合所学知识为其提供历史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几种社会形态。广义的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这是一种质的变化;狭义的社会转型是指在同一种社会形态下,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发生了较大甚至较为剧烈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涉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只是一种量变。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提炼材料中有关社会转型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正确且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12-18更新 | 388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自有信史以来,环境可说未曾大变。北方的游牧民族,凭恃武力,侵入我国的疆域内是有的,但因其文化较落后,并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它还不得不弃其生活方式而从我,所以经过若干年之后,即为我们所同化。当其未被同化之时,因其人数甚少,其暴横和掠夺,也是有一个限度的,而且为时不能甚久。所以我们未曾认为是极大的问题,而根本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应之。至于外国的文明,输入中国的,亦非无有。其中最亲切的,自然是印度的宗教。……但宗教究竟是上层建筑,生活的基础不变,说一种宗教,对于全社会真会有什么大影响,是不对的。所以佛教输入中国之后,并未能使中国人的生活印度化,反而佛教的本身,倒起了变化,以适应我们的生活了。……至近代欧西的文明,乃能改变生活的基础,而使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得不彻底起一个变化,我们应对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请提炼材料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对此观点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