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康熙时,常令其亲信官员及部分督抚大员密奏见闻,以便互相监视和探听民情,奏折制度由此产生。雍正帝继位后,更进一步扩大奏折的使用范围。据统计,雍正在位13年,仅收录于《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的朱批奏折就有约35000余件。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行政效率的大幅提高B.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政治制度的腐朽没落D.封建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2 . 如图为湖南省龙山县出土的秦简户籍简牍。政府通过将编户民著籍于一地,掌控一户的人力资源、对国家资源作出相应调配,并能够根据相应人口多寡进行土地分配、征发赋役。据此可知秦朝(     
A.赋税收入显著提高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法家思想成为主流D.官僚政治彻底取代了贵族政治
2023-12-1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两税法规定:户税纳钱,地税纳米粟,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白居易在《赠友五首》中说:“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农民在收获季节集中抛售,常常导致物贵钱贱,丰产不丰收,由此可知,白居易认为两税法的实行(     
A.实际上加重了农民负担B.有利于解决政府财政危机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3-12-10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明代,为驱民(从事)农桑,政府规定税收折丝征收,称“折色”。到弘治年间,陕西所负担的农桑折丝居全国第六位;到清代中叶,陕西纺织业已颇具规模,“城固洋县(今属汉中市)养蚕利甚广……喂养桑蚕,织成茧绸”,乾隆时,有奏章道“民间渐知仿效养蚕,织成秦锻、秦绫……年年进贡之用。近已通行远近”。由此可知,明清时期陕西纺织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政策诱导②技术改良③海外市场扩大④商业利润驱使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3-12-0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隋唐时浓厚的胡汉交融的社会和家庭氛围弱化了夷狄观念。唐高祖即位后下诏“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刑政疏于函夏,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据此可知,影响唐代在西北地区实行羁縻政策的主要因素是(     
A.传统的华夏观念B.西北气候的变化C.山川的地理形势D.民族交融的氛围
2023-12-0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变法之初,太子犯法,商鞅主张“刑无等级”,刑太子傅。后世学者齐思和在《商鞅变法考》中考订“商君于政治方面最重要之改革为废除世袭贵族制特权遂使魏使贤任能破坏旧的阶级制度之成法,施之于秦”。据此可知,商鞅变法有利于(     
A.保障社会平等B.加强君主专制C.缓和社会矛盾D.官僚政治形成
2023-12-0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汉代耕犁增设犁壁,速度较快,但不适宜深耕。唐代曲辕犁出现适应了江南种植水稻的需要。据如图,与汉犁相比,曲辕犁的出现反映当时(     
A.南北经济差距拉大B.精耕细作技术发展
C.工业水平提高显著D.中国农业世界领先
2023-12-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金牛山遗址位于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市永安镇西田屯村金牛山,金牛山遗址发现于1974年,该遗址不仅出土了“金牛山人”化石,还发现丰富哺乳动物化石、人类使用的打制石器、人类居住面和人类用火的遗迹,是距今20多万年前东北地区最早的古人类居住遗址。

金牛山人是一个2022岁的青年女性个体。人类表现出进步性和原始性混合的特征,属于古老型智人,铀系测年为距今约26万年。遗址还发现有灰堆、用火遗迹、大量哺乳动物化石、200件石制品等。金牛山遗址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以及丰富的文化遗存,为探讨早期人类适应东亚大陆北部地区更新世环境,不断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证据。

——辽宁省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系、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材料二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实行兵民分治,北京(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名城)等路都元帅府成为单纯的军事机构,忽必烈起用宣抚司、宣慰司、行省作为中央派驻东北的监督和控制机构。

元世祖朝前期东北地区北京等宣慰司(宣抚司)与北京行省迭兴迭废。另一方面,元廷在考虑东北地区统治机构的建置时既要兼顾东北蒙古诸王贵族的利益又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控制,这也是元世祖在附会汉法、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建立东北地方统治秩序时所要面临的主要矛盾。

1287年辽阳行省的正式建立既是在行省逐渐成为地方最高统治机构的大背景下完成的。……以平定东道诸王之乱为契机,元廷削弱了东道诸王的势力,加强了对东北的政治军事统治,辽阳行省开始成为元廷统治东北的主要力量。

——薛磊《元代辽阳行省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牛山遗址属于中国哪一时代遗址并指出该阶段人类文明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地方管理的措施及影响。
2023-12-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如图为唐朝三省位置图,从布局看,参与决策的中书省、门下省设在太极宫内,而负责执行的尚书省则位于皇城中心。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体现提高效率的理念B.减少决策失误
C.突显皇权的至高无上D.方便诏令执行
10 . 尧舜之都的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出的圭尺和玉琮游标,构成了完整的“中”(西周以前对圭尺的称谓),它用于测晷影制定历法以及测量天文大地。帝尧禅位给舜时便叮嘱:“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圭尺)”。这表明陶寺时期(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农业发达推动了手工业进步
C.已出现社会等级分化D.人类开始走向农耕定居生活
2023-10-0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