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80 道试题
21-22高三上·全国·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21年3月20日根据“考古中国”通报,有考古学家在三星堆遗址发现新的“祭祀坑”,与之前的祭祀坑共同构成了“祭祀区”。专家推测,这是古蜀国祭祀天地祖先、祈求国泰民安的重要场所。这可以用来解释(     
A.古蜀文化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B.神学色彩融入了国家政治生活
C.礼乐制度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D.早期人类文明的信仰及其文化
2023-08-15更新 | 233次组卷 | 18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1
2018·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列传》

“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2023-08-15更新 | 277次组卷 | 97卷引用:复习点02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3 .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由此可见他主张的教育(     
A.以道德完善为培养宗旨B.依托于国家政权践行实施
C.是针对全民的因材施教D.禁绝其他学术的生存空间
2021·上海崇明·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表中民谣、诗歌体现的选官制度依次是(    

选官制度

民谣、诗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A.①察举制②科举制③九品中正制B.①九品中正制②察举制③科举制
C.①察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科举制D.①九品中正制②科举制③察举制
2023-07-23更新 | 324次组卷 | 32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4
16-17高二下·福建莆田·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司马迁著《史记》、班固撰《汉书》均为私人撰著。魏晋以后,国家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皇帝亲自参与、由宰相主持,这说明官修史书(     
A.注重史书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史突出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2023-07-06更新 | 567次组卷 | 105卷引用:难点03 历史解释与评价-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2022·云南曲靖·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的局面,但也出现了“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的状况。上述文字意在说明(     
A.分割相权解决了宰相擅权的问题B.制度创新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C.分割相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分割相权影响了政府的治理效果
2023-07-01更新 | 479次组卷 | 30卷引用:专题0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7 .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材料一   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结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

材料二       

1903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1910革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族受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
1923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1937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撰祭文,“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8《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国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1939《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重视祭祀黄河的原因。
(2)20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学与北学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

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

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

(1)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
(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走向统一的过程及意义。
2023-06-30更新 | 3863次组卷 | 28卷引用:五年(2018-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
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
2023-06-21更新 | 6271次组卷 | 45卷引用:五年(2018-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     
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2023-06-21更新 | 5977次组卷 | 37卷引用:五年(2018-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