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历史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

材料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文化情况简表


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
时间跨度距今
70005000
距今
60005000
距今
53004300
距今
45004000
距今
42003600
特色文物彩陶盆
玉龙
玉琮
蛋壳黑陶杯
铜镜
分布范围黄河中游辽河上游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黄河上游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一》



(2)阅读上图,归纳三条有关元朝疆域的信息;依据材料二中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元朝与唐朝相比在边疆管理上有何不同。

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粮食、棉布、生丝、食盐、烟草、瓷器等都成为主要的商品。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苏、杭是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拥有数十万人的瓷都。商业大城市有三十余个。北方的工商业城市比较少,南方则占了绝大多数。民间大小交易多用银,政府的田赋、徭役、工商业税、海关税乃至官吏俸禄、国库开支,也大都是以银折价,以银计算。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3)依据材料三,概述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023-12-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主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

材料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材料二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存分布图》

材料三   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当时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主要栽培作物。大致同一时期,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课

材料四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与积石冢

良渚古城城墙分布范围示意图

——以上材料都出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课

材料五   生产工具的改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氏族内部则分为富裕贵族和贫困普通成员两个集团。父系氏族公社末期,由于氏族部落战争的频繁,氏族内部贫富分化日益加剧。随着氏族内部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以及部落战争的激烈,作为阶级统治和扩大战争的工具的国家应运而生。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主题二 早期国家

材料六   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谓汉族统一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七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材料八   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姬姓宗亲内,周王是大宗,诸侯是小宗。在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区别。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课

材料九 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中华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间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华文化的传统、中华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联。

——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概括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出现哪些变化?
(4)根据材料四,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与积石冢和良渚古城城墙反映了什么现象?
(5)根据材料五,国家产生的两个重要前提条件是什么?
(6)根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有何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
(7)根据材料七,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观念?有什么重要意义?
(8)根据材料八,概括指出宗法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西周政治产生的影响。
*能力提升*
(9)根据材料六、材料七并结合夏商政治、经济、文化,概括早期国家的特征。
*历史纵横*
(10)根据材料九及所学,就中华文明的多源性与统一性谈谈自己的认识。
2023-08-01更新 | 323次组卷 | 1卷引用:01·纲要上第0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3 . 历史上的杭州

材料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1936年首次发现,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城概况
古城距今5300—4300年,由宫城、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有宫殿区、王陵区、仓储区和作坊区的考古遗迹;外城约630万平方米。

墓葬玉器

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
水利工程
古城外围延绵20余千米的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材料二   杭州见于记载始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称钱唐。秦汉六朝八百年间它只是普通小县。隋完成统一后,改置州于余杭(杭州之名始此,即得名于州治余杭),就浦西凤凰山麓之地,肇建新城。至此,杭州具有了“水居江海之会、陆介两浙之间”适宜于都市发展的优势。后经历任良吏修筑海塘、屯田筑堤、开筑六井、治理西湖等,杭州得以持续发展。唐昭宗时,杭州“东眄(望、看)巨浸,辏闽粤之舟橹,北倚郭邑,通商旅之宝货”。唐末五代干戈扰攘,在吴越钱氏经营下,两浙并为一个政区,晏然无事者垂九十年;北宋时有“东南第一州”之誉。高宗定都临安,杭州更进一步而成为南宋全国第一州。

材料三   杭州是明代四大图书聚散地之一。图书市场上除了本地刻书外,还有私人藏书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图书。刻书的书坊众多,注重刻印质量。图书内容包括:四书五经及其注释或解读;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俗文化”,如《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隋唐演义》等;八股文范本的选编,甚至“中原北方之贾人市买以去”;经商指南类图书,如《陶朱公致富奇书》《士商要览》(亦题作“天下水陆程图”)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良渚古城遗址的特点,简述良渚古城考古发现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分析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州”的重要因素。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说明明代杭州出版业反映出的社会状况。
2024-01-2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已创造出多种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各有不同特点,但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而且越到后来,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是强烈。

中国新石器时代著名的文化

公元前6000—前5400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
磁山文化河北武安
公元前5400—前4400青莲岗文化江苏淮安
公元前5000—前4000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
公元前5000—前3000仰韶文化初发现于河南渑池
公元前4300—前2500大汶口文化山东泰安
公元前3500红山文化内蒙古赤峰
公元前3300—前2200良渚文化浙江余杭
公元前2900—前2000龙山文化初发现于山东章丘

我国的新石器文化有许多创造发明,成就很大。黄河流域主要种植耐寒作物黍和粟,长江流域则以稻作农业为主。古代文献中所说的六畜,马、牛、羊、鸡、犬、猪,都已饲养。山东龙山文化所出的黑陶,薄如蛋壳、质地细腻、造型精美。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新石器时代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新石器文化的特点。
2023-10-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测(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境内出土的原始居民文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所属的史料类型,并概括远古时代的中华文化呈现出的特点。

材料二:“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追求国家统一,整合多元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只是哲人的思想和社会趋势,这种思想与社会趋势到秦汉方变成制度性实现。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帝国模式。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政治变革”的影响。

材料三: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文化高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李白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李治(唐,女诗人)


(3)材料三中的诗歌反映了唐代怎样的社会风貌?

材料四: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是在唐室中衰以后,自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一些东亚国家把唐代的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其典章制度几乎完全由中国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长安的市坊制建立。

——《东亚文化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的原因。
2023-09-2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名民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考古文化遗存是分析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依据。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纠结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请列举在现今中国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至少四处),并总结这些遗迹的分布特点及其体现出的中华文明早期历史发展趋势。
(2)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写出新时器时代两种典型的文化遗存。(北方、南方各一处)
(3)有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围绕此观点,对下表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做出相应评价。(任选四项)
类别考古发掘评价
宫城宫城规划成“九宫格”的宏大格局:祭祀区、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恰好在“九宫格”的中路,宫殿区位居中心,呈四合院式中轴对称布局,为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
祭祀宫城北区有最早的大型国家祭祀区,祭祀权利被上层贵族垄断。
墓葬墓葬从规模和随葬品规格上分成多个等级:既有最高等级墓葬中的玉质礼兵器;又有一般墓葬中的陶制礼器。
作坊南部的大型作坊区主要为绿松石作坊与青铜器作坊,且外有围墙。
龙形器绿松石龙形器,龙身体附着菱形花纹,由绿松石片侧立而制,龙身上着一铜铃,形象生动传神。

——摘自江昊然《公共考古视野下的夏文化》


(4)二里头遗址是否为夏朝都城,研究者还存在争议。如确认这一结论,你认为还需补充什么证据?
2023-10-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主观题强化卷)

7 . 材料一:我国境内各考古学文化大体上可分为六大文化区系。它们是:(1)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2)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3)以关中(陕西)、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4)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5)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6)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这六大区系内,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方类型。                                               

材料二:六大区系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主要着眼于其间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中原地区是六大区系之一,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这同以往在中华大一统观念指导下形成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民族文化先是从这发展起来,其他地区的文化比较落后,只是在中原地区影响下才得以发展的观点有所不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文化遗址在时间和空间上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考古学对历史研究有何重要意义。
2022-08-21更新 | 34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配套学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分专题精准突破课件与配套学案(新教材专用)
8 . 早期中华文明,有两个学习要点: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二是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前一个点需要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来认识,即需要知道考古学家对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存所作的区系划分,以及主要区系各自的特点。后一个点是指夏、商、周三个王朝的统治特征。从石器时代到西周,文献资料缺乏,考古材料的作用非常突出,但如果没有传世文献的帮助,考古材料的价值也就无法充分发挥。下列项中,对此叙述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考古材料是了解和认识早期中华文明特征的唯一路径。
B.甲骨文、青铜铭文以及其他文献记载等全部属于文献资料。
C.传世文献出于当时人追述和概括,有绝对的史料价值。
D.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是了解上古历史的基本途径。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同时,在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起源有什么特点?在上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中,分布在山东省的是哪一个?

材料二: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图1春秋牛尊(出土于山西浑源)        图2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复原图       
(2)根据材料二,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材料三: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农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工商业)利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妻子收为官家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3)概括材料三中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2023-10-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千年前,出现了“丰下类型”的原始文化。这种文化遗址在辽宁西部地区分布得十分密集,堆积一般很厚,说明定居时间已经很久。赤峰水地遗址发现了大量磨盘。收割工具和粮食加工工具相对增多。

材料二 “丰下类型”同一遗址的房屋,小房才容一身,大房则直径可达四五米,并外附小间。房内遗留的物品一般是粗简的炊具,个别房屋内则有贝和玉牌等贵重物品。墓葬或有葬具,或无葬具,殉葬的猪狗和陶器也是有多有少。某些墓主人无珍贵饰品,个别墓葬的人骨却佩有非常贵重的大小玛瑙块,项前还有成串的石珠。赤峰等地墓葬中发现有成年男女的合葬墓,这是对某些妇女可随便加以杀殉的表现。因为这种土坑墓都是一次埋葬的,墓中死者必须同时葬入,而一个家庭夫妻同时自然死亡的可能性毕竟很少,因此墓中的女骨不是其正妻,而应该是那些“奴隶式的婢妾”。“丰下类型”的居住遗址周围往往有高大的石筑城墙。这种墙周长数百米,现存高度数米,工程浩繁,牢固耐久。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从辽宁的考古发现看私有制、商品生产和货币的产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关于“丰下类型”原始文化食物生产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丰下类型”人类社会生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角度认识“丰下类型”原始文化。
2023-05-1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