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结论
A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三件小玉器,经鉴定材质属于典型的新疆于阗籽玉丝绸之路的开辟最晚可追溯到商代
B湖北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中的青铜尊盘,经鉴定为失蜡法制作失蜡法的使用不晚于战国
C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了一套目前我国最早的金属医针针灸治疗在汉代普遍使用
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
A.AB.BC.CD.D
2 . 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春秋以后士阶层的私人藏书日益普遍,“昔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墨子也以藏书丰富而闻名,纵横家苏秦游说秦国,“负书担橐”以便随时使用。这一现象的出现(     
A.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兴起B.反映了宗法分封制的解体
C.推动了封建官学日益衰落D.使古代藏书体系日益完善
3 . 春秋战国时期,“土”和“壤”的概念开始形成,如《周礼·地官·大司徒》中就把土和壤作了明确区别,认为后者是为了“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战国时期进一步提出了“地可使肥,又可使棘(瘠)”的辩证观点。这说明当时(     
A.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发展B.人地矛盾尖锐
C.粮食生产开始受到重视D.道家思想影响广泛
4 . 中国有一批城市自春秋战国时就没有改过名字,请问下列城市中哪一个不属于此项(        
A.成都B.邯郸C.重庆D.长沙
2023-12-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思是受教育的对象应该不分高低贵贱和贫富差别,但为了养家糊口,孔子对他的学生还是收了一定的“学费”。他收的“学费”主要是(     
A.货币B.粮食C.布匹D.肉类
2023-12-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6 . 诗经《秦风·黄鸟》中有“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的句子,请问子车氏的“奄息”(       
A.随秦穆公战死沙场B.犯罪被斩杀
C.病重而亡D.为秦穆公殉葬
2023-12-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7 .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指的是那位诸侯(       
A.楚庄王B.郑庄公C.齐桓公D.晋文公
2023-12-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8 . 论及商鞅变法,有学者指出:“变法的意义不仅是单纯的改变法令规章,不仅是单纯的改变上层建筑,而是彻底的改革——军事改变、政治改变、政府组织和社会结构改变、风俗习惯改变。”下列文献史料,可以佐证此说法的是(     

①“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②“令民为什伍,而相收(牧)司连坐”

③“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④“始班俸禄”,规定“禄行之后,脏满一百匹者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衍生出了吸收儒、墨、阴阳等学派思想的黄老之学;韩非子借鉴了儒家的三纲,吸收了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吕氏春秋》融合了各家之长,是杂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这些现象(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B.反映了分裂中孕育的统一趋势
C.表明社会各阶层间流动加速D.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
2023-08-17更新 | 1594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南省内乡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知识背默大赛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原始社会民主推荐部落首领时,形成了“选贤与能”的选人标堆,强调所选人才是 否具有征服自然和做人的能力。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普遍重视人才,招贤纳士,礼贤下士,重用布衣之士,千方百计 争夺能言善辩、能征善战和治国富民的人才为本国所用。

西汉
系统地强调德才兼备,“四科”规定:“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 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 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
选人的标准是“身、言、书、判” ,即体魄丰伟,言辞辩证,书法遒美, 文理优长。四者均可,则先看德行,德均取才,才均取劳。
通过考满而观绩,通过考察而观德。考察分为八个项目:贫、酷、浮躁、 不及(能力不及)、老、病、罢(不勤劳)、不谨。
用“四格”、“八法”评判官人。“四格”为“守、政、才、年”,“八法”为贪、酷、不谨、罢软无为、浮躁、才力不及、年老、有疾。

——摘编自齐秀生《从古代人才标准看执政能力建设》

提取表格中的有效信息,围绕中国古代人才标准的变化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3-09更新 | 61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奥赛班论述题集训(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