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古代往往称男子为士,但是,在更多场合,古文献和考古资料所指的士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担当一定职务的特定阶层。士首先是从原始社会后期部落显贵身边的亲兵蜕变而来。进入阶级社会后,原来的显贵亲兵蜕变成为统治阶级的成员——士,基本保留了其武士的身份,从其学习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四科为军事科目即可看出。但春秋后期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逐渐瓦解,“国”“野”界限的消失,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动,宗法制动摇,战争形式的改变,再加上私学兴起,士阶层的成分、地位和作用了很大的变化:首先,除原先存在的一批士外,还出现了一批新士,他们不受宗法支配,有些士抛弃了“不臣二主”的信条,这样就产生了一批游士。他们本无定主,除包括纵横家之流的政治掮客和知识渊博的文人学士外,还有一批为当权者作爪牙的“食客”,有鸡鸣狗盗之徒,有屠夫、博徒、力士、卖浆者流以及隐士、任侠之辈。其次,由于私学兴起,从士队伍中开始分化出来一批专门从文的文士。如儒墨道法等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是文士,他们都有较高的知识和才干,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佼佼者。最后,士的地位崛起,变为士大夫阶层。有些士游学致仕,有些士富有了,而且握有权势,他们都由士而变为官僚,有一部分士向封建士大夫演化。总之,士阶层在我国奴隶社会以及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詹子庆《先秦士阶层的演变及其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先秦士阶层的演变历程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1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以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我们应在历史进程之全时期中,求其体段,寻其态势,看他如何配搭组织,再看他如何动进向前,庶乎对于整个文化精神有较客观,较平允之估计与认识。

——摘自钱穆《中国文化导言.允言》


根据材料内容选择-一个历史时期,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史有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夏、商政治遗产的基础上,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在强调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的前提下分封诸侯。西周时期形成了以“天下”“禹迹”为核心的疆域认同。在“天下”范围内,正统或共主地位成为历代王朝的共同追求。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最初体现为天命观。西周铭文及《诗经》《尚书》,皆称文王、武王“受命”。“受命”的关键是敬德保民,天命所归必是民心所向。春秋时期,诸侯亦可称先祖“受命”,“天命”不再是周天子专利。周人自称“我有夏”“我区夏”,追慕夏人所奠定的文化传统。春秋时期,中原诸侯亦以“诸夏”自居,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管仲也强调“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面对春秋战国混乱的秩序,齐桓公“一匡天下”,楚庄王问鼎中原,皆有一统天下之志。兼并战争带来连锁反应。战国七雄纷纷变法图强。变法的主题不外乎强化君主集权、尊贤、尚法、富国、强兵。在时代巨变中中央集权已呼之欲出。春秋战国商业空前繁荣,商人活跃于各诸侯国间,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无论是中原诸国还是与“蛮夷戎狄”杂处的秦、楚、吴、越等,都继承了商周以来的汉字系统、文化典籍和礼乐文明。各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融合与扩大。

——摘编自陈民镇《春秋战国的基本走向》


根据材料,围绕“春秋战国社会转型”自拟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8-29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关键性的重大变革和发展时期,如图所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论证。(要求:明确列出所选角度,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分期学说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说,它反映了史学家个人或某个时代的史学对于作为研究客体的历史的把握和认识的程度。下表是1901年,梁启超发表的中国史分期“三段论”

三段论具体思想
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统一,是为中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竞争,自团结之时代也。
中世史自秦一统至清代乾隆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颐、竞争最激烈之时代也。又中央集权制度,日就完整,君主专制政体全盛之时代也。
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

——摘编自顾天羽《梁启超的中国史分期“三段论”说述论》


根据梁启超的“三段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整体或者是某一个阶段提出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曾经成功地实现文化自我保持与自我更新的统一,赢得自强不息的生命机制,应对一个又一个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挑战,创造出高峰迭起的发展序列。至于贯穿古代全过程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与互补,彼此相反而又相成,迭起波澜,增添异彩。中华文化在这一曲折进程中,既多有变通,又保持者自我,于跌宕起伏中一以贯之,正所谓“统之有宗,会之有元”。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3-05更新 | 397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高中历史社团以“中国古代史”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求社团各小组根据以下单元结构展开探究。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二单元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隋唐的发展

第五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第六单元元朝的统一

第七单元明清时期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根据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整理


请任选一单元,编写该单元下的子目录(至少两条),并对每条子目录加以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子目录,说明从史实出发,表述合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选贤任能”思想战国时期,选贤任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材料一   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

——(荀子)

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

——(慎子)

材料二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李悝)

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

——(商鞅变法)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对战国时期的选贤任能思想进行评述。
2021-08-29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山东专用-卷01
10 . 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
孔子孔子和各家的创始者一样,为宣传自己的理论,为以自己的理想“救世济民”东奔西忙,得意的日子并不多,更多的是“厄于陈,困于蔡”的艰难奋斗。他死的时候也没有统治者给他谥号与尊荣。后来经过“亚圣”孟子的发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肯定,儒学升为百家之首和唯一正统,孔子的地位也越抬越高,由“先师”而“文宣王”,由“文宣王”而“大成至圣文宣王”,而“万世师表”,而人见之皆要跪拜的偶像。
顾炎武生活于明末乱世,目睹时世艰难,自崇祯十二年后,即开始搜集史籍、实录、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并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晚年时,他将书稿一分为二:"一为舆地之记(《肇域志》),一为利病之书(《天下郡国利病书》)"。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以“春秋奴隶社会的瓦解与孔子”或“明清的交替与顾炎武”为论题,并对所选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2020-09-1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