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据史料记载,战国后期,东方的齐国多为八口之家;中原地区的魏国则多为五口之家;西方的秦国平均每个家庭为4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各国(     
A.宗法关系的强弱B.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C.社会转型的深度D.铁犁牛耕普及的广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公元前6世纪中期,楚国国君熊通攻占了陈国的一块土地,按照周制,他应该把这块新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叔伯兄弟,而他却直接派自己人去开拓和经营这块土地。于是,这块土地上的产出,便可以尽归楚王所有。这块没有被分封出去的土地,便悬(古代通“县”字)挂在了那里,称之为“县”。县的出现(     
A.反映了分封制必将走向瓦解B.体现了周天子专制权威被削弱
C.是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D.有利于强化君主对地方的控制
2022-11-13更新 | 314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推广,耕作、施肥、灌溉等技术的提高,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升,进而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达。然而,分裂割据的形势又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B.农业是商业发展的前提
C.秦国具备了武力统一的条件D.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崛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奏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很。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2-10-15更新 | 403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春秋战国时期,长江和汉水界划出一大片沃野,楚人在其间过着优游闲适的生活,和北人严肃紧张的态度成为对照。这种差异从他们的神话可以看出:楚国王族的始祖不是胼手胝足的农神,而是飞扬缥缈的火神。楚人神话里,没有人面虎爪、遍身白毛、手执斧钺的蓐收(上帝的刑神),而是有披着荷衣、系着蕙带、张着孔雀盖和翡翠翎的司命(主持命运的神)。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楚国据长江之天险,国家强大,亦无强劲之敌
B.楚人天性温和,不尚武力
C.江汉流域土壤肥美,水旱稀少,人口的密度低
D.楚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7 . 有学者指出,现有关于商鞅变法中将土地私有化的依据仅仅是《汉书.食货志》中董仲舒的言论,除此再无别的资料可以证明当时秦国土地政策是私有制,反倒是《云梦秦简》和《青川秦牍》中的记录可以佐证,在商鞅变法时,秦国土地政策是国有制,这可以看出(     
A.史学观点随时代发展B.历史很难被准确认知
C.亲历者的记录更客观D.历史史实有不确定性
8 . 春秋后期,各诸侯国提拔起用的异姓大夫(如齐国田氏等)越来越多。战国时期,统治地方的再也不是与君主有着血缘关系的宗族,而是君主直接任命的官员,如齐威王根据政绩赏罚即墨和阿大夫,魏文侯根据他人的评价随意任免西门豹邺令的职位等。这说明当时(       
A.中央集权遭到削弱B.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C.分封制度逐渐瓦解D.宗法观念荡然无存
9 . 秦楚设县,由国君委派官员管理;晋国设县,多用作赏赐卿大夫。经过春秋的发展,到公元前5世纪时,秦楚仍为强国,而晋则被卿大夫韩、赵、魏三国所瓜分。导致晋国与秦楚命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设县最初目的存在差异B.坚持了传统的分封制
C.对地方势力的有效掌控D.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10 . 史载,司马迁曾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过调查,他根据史籍记载和少数民族的传说构建起了少数民族的历史系统。如《史记·三代世表》称:“蜀王,黄帝后世也,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常来朝降,输献于汉。”司马迁的观点(     
A.符合中国古代文明史发展事实B.利于促进华夏民族的心理认同
C.推动了中原与边疆的民族交融D.服务于汉武帝政治大一统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