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3 道试题
1 . 下面资料卡片反映的主题是(     

A.社会变革B.战争频繁C.经济发展D.思想繁荣
2024-09-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初高衔接知识检测历史试题
2 . “(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材料体现的是(     
A.周初分封B.商鞅变法C.秦设郡县D.汉初分封
2024-09-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初高衔接知识检测历史试题
3 . 商鞅在秦变法时期,发明了如图“照身帖”,由竹板制成,上刻持有人的头像及籍贯信息。自此,官府下令,秦国人必须拥有照身帖,若无则会被认定为黑户或是外籍非法逗留人士。同时规定,民众出行或住宿旅店必须携带,否则关口不得放行,旅店也不得留宿。据此可知,照身帖的发行(     

A.成为赋税征收的主要依据B.稳定了秦国的社会秩序
C.强化了对秦国民众的管理D.阻滞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4-09-05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君主的为政之要首先在于自身具有较高的德性修养,也就是为君要有君道,为父要有父道。对于治理国家,当政者应“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治理国家关键在于“敬事”“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在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中,勤政既是臣下基本的政德操守,也是臣下应有的政治担当。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连续的政治组织方法:依据需要设置相关职位,责成各级官员任事,分清权责,尽量避免“言出法随”的现象。

——摘编自史庆春《从论语“问政”看孔子的德治思想》

材料二   韩非认为,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干来治国,国家的稳定和富强只是暂时的,能干的君臣一死,昔日的富强就会衰落;只有定下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他还认为,治理国家就要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明确主张治国“不务德而务法”,反复强调“治强生于法”“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据施觉怀《韩非评传》等整理

材料三   商鞅将原有井田制,即土地归国家、诸侯宗氏所有,人民只是在井田上耕作,改为承认土地私有制。并且规定人民可以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由各人所占有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在政治制度的改革上,商鞅将全国乡邑合成三十一县,其管理人员都由中央任免,使君主能够直接掌握县的行政。他还通过一系列的利益激励,促使军人在战场上勇猛杀敌。

——摘编自赵燕霞李怡《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政治主张的核心及其具体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关于“法”的认识,并分析其认识产生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影响。
2024-08-29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了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日:“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材料一中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这一内容体现了哪个阶层的利益?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经济现象?请说明江南地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2024-08-2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春秋末年,子产主持郑国国政并进行改革,对田疆界进行重新勘定、修复,新开垦的和田按地亩课税,“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这一改革(     
A.体现新旧势力妥协B.推动等级制度瓦解
C.调整恢复井田制度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2024-08-19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厉庄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春秋以后被消灭的诸侯国数不胜数,强大的诸侯国灭掉小诸侯国之后并没有采取分封,而是以县、邑的形式赏赐给有功之臣进行管理。战国时期,君王开始有意识地削弱一县最高长官的权力,这一时期以“郡”为单元的行政主体不断出现并扩大,郡长官也是由君王直接任免,地方权力基本被收归到了中央。

——摘编自陆杰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汉高祖刘邦建汉之初,中央机构继承秦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在地方上则实行“郡国并行制”,即一方面设郡,郡下设县,另一方面分封同姓和异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诸侯国下面也有自己的郡、县。《汉书·高惠高后功臣表》说:“逮文、景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

——摘编自刘太祥《汉文化研究丛书:汉代政治文明》

材料三   封建王朝时期君王对地方制度的改革以及行政管理权的划分,都离不开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出现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历代统治者往往在地方同一层级设置不同类别的官员,这些官员权力侧重不同,相互独立和制约,都受中央垂直管理。此外,古代统治者还从依靠天灾、天象到借助道德、制度等,一直在探索对地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摘编自杨翠婷《中国古代治理智慧》等

(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分析材料二中郡国并行制的“两面性”。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变革的特点。
8 . 毛家坪遗址是自西周晚期延续到战国晚期的秦文化遗址,在该遗址中发现大量炭化的苜蓿属植物种子和马的骨骼。有学者依据《史记》中秦人先祖“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的记载,认为上述苜蓿属植物与秦人养马有关。该学者的研究可以说明(       
A.西周晚期出现原始农耕和畜牧
B.探究历史要重视史料间的联系
C.秦人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2024-07-06更新 | 2078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年江苏高考历史真题
9 . 西周前期,青铜器高古凝重,无取巧用意,纹饰原始,颇有图腾意味;春秋中叶至战国末年,器制多轻便适用,每每以现实性的动物为附饰物,追求精巧玲珑,标新立异。这一变化说明(       
A.宗法观念已经名存实亡B.青铜铸造进入鼎盛时期
C.青铜器的礼乐功能弱化D.农耕工具发生显著变化
2024-07-02更新 | 2399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战国时期,人们广泛使用“城”作为土地人口的计量单位,封地的大小往往不再用方圆多少来形容,如秦王用十五城求购“和氏璧”,商鞅被封为商君并且得到商於之地十五城。这说明(     
A.社会生产持续发展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兼并战争更加激烈D.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2024-04-28更新 | 862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正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