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战国初期,各诸侯国的变法内容可归纳为:废国野、废井田、废分封、废世卿世禄、限宗法、强君权、设郡县、建军制、开星殖、建官制、立成文法、举举才、调赋税、通贸易等。据此可知当时(     
A.各诸侯国民富国强B.阶级矛盾得到缓和
C.社会进入转型阶段D.基层管理进一步强化
2022-04-27更新 | 236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如表中历史信息概括最全面的是(     
时间人物事迹
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
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春秋时第一个称霸
公元前356年商鞅进行变法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D.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汶口发掘的墓葬中,陪葬猪头的少者一二个,多者三五个,最多达十四个。四川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墓没有随葬品,而有的墓葬品却达58件之多,有座墓中死者还头枕一支大象牙。

——《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山西省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出土了春秋后期的牛尊,特别引入注意的是牛鼻子上有外环。

材料三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都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材料四   在宋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土地买卖、典当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

——摘编自郭尚或《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石器时代后期社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会给土地制度带来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国家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指出其与材料一所放映现象的内在联系。
2023-06-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变法之前。秦人尚武,私斗成风。商鞅在变法中引导人们杀敌立功、追名逐利,乃致达到“闻战而相贺”的地步,形成了“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局面。在秦人价值观中,伦理意识差,亲情和宗法观念淡薄,讲求功利的氛围浓烈。商鞅据此宣扬“国好力者以难攻,以难攻者必兴”的理论,而道德.知识则是有害无益的,指出要发展国家的实力,就要顺应民众“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的本性,以重刑厚赏的严密措施,把人民的力量集中到“农战”方面来。商鞅极力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强制秦人把大家族变为小家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新法实行后,“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在社会上普遍确立。

——摘编自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顺应和整合秦国文化传统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对秦国风俗的影响。
2022-06-14更新 | 535次组卷 | 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这种庞大的宗族共同体便构成了这一时期贵族社会最根本的社会组织。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庭形态,除了宗法贵族集体大家庭之外,另有庶民、奴隶等个体家庭,但无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尚被包含于宗法大家庭以及各类共同体(如村社)的外壳之中。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由此,秦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这种家庭具有结构简单、内部关系单纯而亲昵、人数少等特点。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前后秦的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分户政策的意义。
2021-10-16更新 | 198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0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管子说:“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也说“富国以农”“事本而禁末”。

材料二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重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尽管在中国古代,农民“春耕夏耘”,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