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下表是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内部人士提出的变法措施。当时这些措施(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说苑·政理》)
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战国策·燕策二》)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
A.完备了官员的考核体系B.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阻滞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造成了严重的政治腐败
2 . “稷下学宫”

20世纪以前的文献中从未出现过“稷下学宫”这个概念,部分专家考证,现在能查到的最早的“稷下学宫”一词来自1944年郭沫若写的《庄子的批判》一书。结合文献和目前考古勘探发掘成果来看,多数学者认为齐故城小城西门外侧建筑基址群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稷下学宫”。

下表为历史文献中关于“稷下学宫”的记载

西汉《史记》“高门大屋”
西汉《盐铁论》“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极下先生千有余人。”
东汉《中论》“昔齐桓公田午(前374—前357在位)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自孟轲之徒皆游于齐。
北宋《稷下赋》“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北宋《太平寰宇记》“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
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对“稷下学宫”这一历史概念进行说明。
2024-05-14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战国时期,赵国已经形成完备的赏罚制度,据下表可推知该制度(     
记载出处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出使强秦不辱使命,完璧归赵……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A.是士卒晋升的主要渠道B.加速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
C.保障了赵国的吏治清明D.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权威
2024-05-06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2024·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表“战国晚期以来贵州地区墓葬出土的中原铁器数量概况”,由此可推知(       

时代

墓葬数

铁器数量

备注

战国晚期

20座

16件

其中没有农具

西汉前期

140座

80多件

有镢、鍤、斧等农具

西汉中后期

70座

数百件

大多数为各类农具

A.庄园劳作方式在边疆逐渐确立B.西南丝绸之路伴随着冶铁技术传播
C.汉夷经济形成了较强的互补性D.西南夷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一定提升
2024-03-11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研究卷(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中国古代有关质量管理的内容。

史料记载出处
先秦时期出现“物勒工名”制度,即在制作的物品上要镌刻工匠的姓名,以便日后发现问题时追究责任。《礼记·月令》
“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甬(桶)不正,二升以上”“斗不正,半升以上”“斤不正,三朱(铢)以上”,均要罚款,“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秦律》云梦睡虎地秦简
“诸校斛斗秤度不平,杖七十……有行溢、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官吏如果是违法知情者,则与违法者同罪;不知情者,罪轻二等。《唐律疏议》
“民敢违诏复织,募告者,三分赏其一”,军器监派人到各地都作院指导、监督各项标准的执行,并将执行标准和产品质量作为都作院官员考核的依据。《宋刑统》
凡造器用之物不牢固、(不)真实,及绢布之属纰薄、短狭而卖者,各笞五十,其物入官。《明律》
本店……须凡事究心,益求其善,以为子孙世守之业。倘有不肖……劣者则为下流苟且之事,丧心败德,永无昌炽之期。清代徽陈士策

——摘编自李良平《古代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措施的启示》

材料二   秦汉时期,无论是对官营手工业还是民间产品生产,其“度”“量”“衡”等计量规范,以及法式、形制等质量标准都由官方直接控制。唐宋时期,政府除了对京畿地区和宫廷奢侈品、兵器等特殊产品采取较为严格的事前质量规范外,对商品流通和市场交易环节的“行滥”现象,则更多采用“诸色人”等社会主体主动“募告”以进行事后惩戒的方式进行监管。明清时期……政府对官营手工业产品的质量监管从生产流程的直接控制转向对采购环节的事中、事后管理……政府对商品流通环节和市场交易环节的质量监管更大程度地依赖牙侩、行会、公所等社会第三方机构和个人进行,契约习俗取代法令条格成为商品质量监管的主流规范。

——摘编自程虹、陈昕洲《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质量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4-02-05更新 | 23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五)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的中华文明以农业为主,先民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非常重视水利的兴修,芍陂(quebei)都江堰、郑国渠就是其中的代表。由于中国疆域辽阔,为解决运输问题,先民借助水利发展交通,大运河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些水利工程的概况如下表所示。

名称兴建时期概况
芍陂春秋迄今已有2500多年,一直发挥着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2015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都江堰战国是中国古代“以水治水”最成功的范例,采用无坝饮水方式,实现了排灌两便。两千多年,灌区面积有增无减
郑国渠战国干渠地势较高,使整个灌区在它的控制之下,保证了支渠的自然饮水,还实现了与几条天然河流的“立交”
大运河隋唐大运河由隋炀帝开通,是隋唐及之后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摘编自朱学西《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等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史学价值。
2023-11-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邵武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战国时代,由于各自技艺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士,其主要类别如下表所示:

类别

特点

代表人物

文士

撰写文章抨击时政

墨子、荀子、韩非子

武士

以武艺报效于主人

专诸、豫让、荆轲

辩士

以雄辩的口才建功立业

毛遂、蔺相如

策士

为统治者出谋划策

李悝、吴起、商鞅

据此可知(     
A.百家争鸣加剧了诸侯国的生存竞争B.尊贤养士强化了各国君主权威
C.士阶层崛起营造了奋进的时代精神D.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融合
2023-05-11更新 | 32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名校2023届高三5月适应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春秋时期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当时(     
史料出处
(晋)都踏夺夷阳五田……执而梏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鲁)施氏之宰,有百室之邑《左传·成公十七年》
齐懿公之为公子也,与丙歌之父争田《左传·成公十八年》
A.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B.社会呈现转型之势
C.诸侯国之间冲突不断D.铁犁牛耕技术扩展
9 . 从下表关于商鞅变法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得出(     
班固(汉)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
赵蕤(唐)贵尚谲诈,务行苛刻。废礼义之教,任刑名之数,不师古,始败俗伤化
毛泽东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A.历史解释带有时代的选择性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复杂
C.研究者的史观左右历史事实D.历史叙述方式决定历史结论
10 . 下表为战国时期齐国某地有关农业生产的相关记载。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     
土地数
人数
年代
0.5公顷以下0.5~1公顷1~4公顷4~10公顷10公顷以上合计
公元前403年29122915792
公元前378年.9610.3751149

A.自耕农发展得益于争霸战争B.租佃制得到民众的认可
C.政府开始率先实施重农政策D.小农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2023-02-16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