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的“食田”,受过“六艺”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可食,又失去原来的职守,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主持仪式的赞礼人,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医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三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社会地位转变的原因。指出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士”追求的目标。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与孟子对周王室的态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践的成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时不用带“翻译”;秦始皇“书同文”能够顺利推行。对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用下图所示信息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A.文化的交融与认同B.个人的威望与号召
C.“学在民间”的出现D.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
2022-09-12更新 | 420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书·艺文志》记载,子产在郑国为相时进行改革,“铸刑书”使得郑国小有中兴之势。孔子对子产持赞赏态度,且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采用刑罚来治理鲁国。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借助法家生存B.以法治国思想的发展
C.改革成为百家共识D.法家备受统治者重视
4 .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孟子也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这些认识(     
A.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B.有利于建立专制主义集权国家
C.受到各诸侯国君的推崇D.强调当政者应该加强道德修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内容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其他的有关史料中关于孔子学生的记载。由此可知,孔子主张(       

类别

人物

身份

贵族出身的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贫贱出身的颜路,颜渊、子张等。

年龄

大小不一致,子路少孔子9岁,颜回则少孔子30岁,子张更是少孔子48岁。

国别

鲁(如颜回)、卫(如子贡)、齐(如公冶长)等。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为政以德D.仁者爱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
2022-06-16更新 | 12073次组卷 | 75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各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2022-06-14更新 | 8173次组卷 | 57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庆阳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的方法,孔子回答说:“俎豆(古代盛肉食的器皿,用于祭祀。)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这反映出他们
A.主张维护西周礼乐制度B.迎合新兴地主政治诉求
C.反对诸侯不义攻伐战争D.关注民众生命与财产权
2022-03-17更新 | 829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