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思想的流变。

思想因时而变,治国思想的演变也是时代发展的写照。

1.请将表格中的言论与其作者相匹配(每空填写一个字母)
言论作者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夏殷不易礼而亡。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A.老子   B.孔子   C.商鞅   D.董仲舒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治国思想。

请就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道和霸道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重要的两个概念。《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见秦孝公时,先是讲述了上古理想的帝王统治之道和以仁义统治天下的王道,秦孝公不感兴趣。后又讲述了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的霸道,秦孝公才“意欲用之矣”。

材料二   贾谊总结秦亡的教训)“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   (西汉第十位皇帝汉宣帝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汉书·元帝纪》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何秦孝公为何对“霸道”理论尤为感兴趣。
3.请结合材料二、三,分别概括贾谊和汉宣帝对“王道”与“霸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汉宣帝提出的“霸王道杂之”的历史依据有哪些。
2023-12-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推动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兴趣小组成员在布展过程中对相关的议题展开来热烈的研究与讨论。
(1)研究: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下列表格)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世卿世禄制没落,军功爵制盛行
C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D分封制崩溃,向中央集权转型

●社会大变革

(一)背景:__________

(二)表现:

i工具与技术变革:__________

ii.制度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__________

(3)人才选拔上:_________

iii.军事变革:车阵式讨伐式微,骑步兵袭杀兴起

iv思想变革:百家争鸣


(2)若就该提纲展开研究,以下哪些是直接史料?
     
直接史料(填写字母):____________(不定项选择)
(3)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请将以下观点与人物配对(填写字母)
A、“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人性善,倡“仁政”
D、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E、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若此,则天下治。
F、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
墨子______     荀子______     孟子______   老子______   孔子______   韩非______
2023-11-0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治国主张
儒家孔子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老子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材料二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1)材料一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治国主张”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表。请你结合所学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跨世纪大辩论”的影响。
2023-10-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4 . 春秋战国,社会裂变,思虑百端;思想与时代,交相呼应,共奏华章。

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下列表格)
A.精神觉醒,百家争鸣             B.世卿世禄制没落,军功爵制盛行
C.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D.分封制崩溃,向中央集权转型
E.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社会大变革


(一)背景:_____①______
(二)表现:
1.工具与技术变革:______②______
2.制度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_______③______
(3)人才选拔上:_______④______
3.军事变革:车阵式讨伐式微,骑步兵袭杀兴起
4.思想变革:______⑤_______
2.若就该提纲展开研究,以下哪些是直接史料?


直接史料(填写字母):______(不定项选择)
3.名家辈出,名言流芳。请你将下列思想家和他的言论配对。
2022-11-0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请将表格中的言论与其作者相匹配(每空填写一个序号)

言论

作者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夏殷不易礼而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①老子②孔子③孟子④商鞅⑤董仲舒⑥司马迁
2022-11-3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漫画中国通史故事》


材料二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治国主张
儒家孔子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老子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材料三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


(1)依据材料一判断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治国主张”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表。请你结合所学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跨世纪大辩论”的影响。
7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根据《新全球史》一书的讲述,摘录形成以下表格:


材料二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请你根据材料一整理结果,继续帮助该同学完成表格右面部分。
(2)儒、道、法三家的思想在以后中国古代王朝中经常被统治者借鉴。请以西汉王朝为例,简要说明统治者是如何利用三家思想治国理政的。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今新加坡如何体现儒学的社会价值。
2021-10-2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龙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学校历史学习社团组织辩论会,主题是“先秦儒家思想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序号主张来源
1“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班也》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3“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颜渊》《论语·为政》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易经》
6“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
7苟日新,日日断,又日新”《礼记.大学》
8“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请你作为正方或反方的代表,从表格中提取至少2则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融合关联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9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复原图 春秋牛尊(山西浑源出土)

材料二   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原来的封建诸侯国。这些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历史学家)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

材料三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材料四   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依据材料二,借助表格内容提示,概括战国“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

(3)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三中选取任意一个观点(道家除外),然后从材料四中选择对应的史实加、以印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秋战国是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时期,文化特点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下表是这一时期一些学派的观点。

主要观点文献出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荀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韩非子》
若使天下兼相爱,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1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