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据此可知,材料蕴含的思想属于下列哪一学派(       
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
2023-12-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论语》记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释疑》解读:“若不采民诗,则无以观风。风乖俗异,则札无所立,礼若不设,则乐无所乐,乐非礼则功无所济。故三体相扶,而用有先后也。”。由此可知,孔子思想(     
A.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B.以继承传统为目标
C.有助于恢复西周制度D.兼具文化和政治功能
2023-12-03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如果统治者采取有为的措施,那将会使民众自以为“智”,违背道,丧失“初心”,热衷于争夺,纵欲妄为,其最终的后果将是国家大乱。该思想家最可能是(     
A.墨子B.孔子C.老子D.韩非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陈独秀孔子董仲舒毛泽东魏源
朱熹黄宗羲邓小平李鸿章老子
梁启超胡造韩非子孟于严复
王阳明墨子蔡元培孙中山李大钊
从上表中,选取3~5个与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相关联的历史人物,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列出所选人物,论题具体明确,构建关联,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2023-06-2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
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
2023-06-10更新 | 9271次组卷 | 63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这句话表现的是(     
A.墨子的非攻思想B.庄子的宇宙观
C.孔子的仁爱思想D.老子的辩证法
7 . 读图,完成习题。

(1)将图中七位思想家按学术派别归类, 并列举各学派的核心思想或主张。
(2)依据上图, 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结合所学, 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意义。
(3)依据各学派的思想主张, 概括“诸子百家”争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篱草,草上之风必偃”,他认为只有统治集团的贤明,才能够实施“爱民,惠民”“使民于义”,若实行暴政,必然会导致天下大风,最终丧失政权。这体观了孔子(     
A.“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B.“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
C.“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D.“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022-10-15更新 | 363次组卷 | 3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孟子也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这些认识(     
A.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B.有利于建立专制主义集权国家
C.受到各诸侯国君的推崇D.强调当政者应该加强道德修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些主张出自(     
A.孔子B.荀子C.老子D.庄子
2022-09-02更新 | 365次组卷 | 1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