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舜,不为桀亡。”这说明两人(     
A.思想的共鸣B.政治主张相同C.思想的争论D.阶级立场不同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2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节用而爱人”“藏富于民”,老子提出“爱国治民”的主张,墨家主张“节用利民”,法家主张“政之所行,在顺民心”。这些主张(   )
A.彰显了诸子思想的融会贯通B.反映了民本思想的主流地位
C.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诉求D.解决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面
3 . 以下主张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依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虽涉及一部分自然知识,如《论语》中就有54条是关于自然的资料,但它们都不是以研究自然本身为目的的,而大多是儒者利用自然知识说明其政治和道德方面的主张。该学者意在说明,先秦时期的儒者(     
A.重视实践,强调社会责任意识B.关注民生,知识结构较为单一
C.忽视科学,注重社会秩序构建D.排斥器物,主张探究万物本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鸡犬之声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些主张出自(     
A.孔子B.孟子C.老子D.墨子
2023-03-1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县中新学校计划项目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材料二   汉武帝为封建帝国找到更为适用的政治理论。儒学的尊君、礼制等级和忠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君主的权威,儒家的德治教化则是束缚人们思想的重要手段。儒家的德治仁政学说又能为君主政治进行某种修饰和补充。因此,武帝之崇儒并非以儒学政治学说作为全部政策的出发点,而是注重儒术的“文饰”的功能。

——南开大学出版社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崇儒的原因及汉武帝时期儒学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的主要特征。
2022-12-0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都匀市第一中学新高考协作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孔子创立儒家的过程看,孔子的学说实际上是通过对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因”和“损益”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既继承和延续了原初的文化,又有所变化和发展,因而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性。儒家学说推行的安家邦和忠孝之道的理念,不仅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在普通百姓眼里,也契合了长期以来坚固的血缘心理和社会道德上的满足。这种积极、有为的思想,立足现实,为此后世儒家主动吸收其他学派合理的思想,也使儒学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

材料二   和民国初期提倡尊孔的主张相比,新文化知识分子的反孔言论无疑是十分激烈的,但是这并不能表明他们从本质上是反孔非儒的。这些知识分子并不打算也不可能与传统文化决裂,而是采取“重新定位孔学”的方法,即先打破孔子偶像,然后在恢复孔子及其思想的原来面目。在自由、民主等观念日益为现代化作出贡献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这些价值观念纳入中国人的价值体系中,为实现救亡图存,重估儒学价值,并推动其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作出贡献。

——摘编自张卫波《“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现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学成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文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的部分学者对儒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这一态度的影响。
10 . 道家学派主张清静无为,提倡“道法自然”;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二者都(     
A.不满礼崩乐坏的现状B.积极维护君主统治
C.主张思想上百家争鸣D.探究国家治理方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