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先秦时期,孔子认为“宽则得众”,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思想家
A.认识到黎民百姓的重要性B.给予人民自由生存空间
C.注重规范统治者的行为D.以民为重强调民生关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礼”强调差异,“乐”强调和同,周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在“制礼”的同时又“作乐”,使“礼”与“乐”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周公的这种思想
A.提出于礼崩乐坏动荡时代B.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史观
C.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D.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孔子指出,一个人在自我实现的时候,也应充分尊重他人自我实现的意愿,即个人在充分尊重个体人格的基础上,协调人际关系,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目的。这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B.“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
C.“兼爱”的思想D.“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4 . 孔子主张在教育实践中要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此,他提出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温故而知新’D.“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2022-01-0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论语·子罕》有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反映了孔子
A.具有尊卑等级的观念B.拥有博爱节俭的美德
C.秉持不偏不倚的态度D.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
2021-12-09更新 | 3355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治国思想方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而荀子则认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材料主要反映了(     
A.荀子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德治角度完整论述君民关系
C.体现以德治国、以礼育民思想D.儒家思想中法治对礼治的充实
2021-11-16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B.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描绘并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C.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D.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8 . 《论语》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
2021-10-11更新 | 20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德阳市第五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论语·学而篇》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以“孝”为立人之本,最终形成以孝悌为本的具有普遍性的仁道原则。这反映出孔子主张(     
A.国家秩序需要明确尊卑等级B.仁爱思想观念以孝悌为基础
C.社会结构应该保留血缘纽带D.儒家要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A.推行仁政B.以法治国C.规范行为D.监督民众
2021-09-12更新 | 5728次组卷 | 73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