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老子认为人对事物的欲望越多,就越不自由。孔子认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表明他们(     
A.都突出仁的思想核心B.强调个体的生命价值
C.都主张改革社会制度D.迎合地主阶级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关于老子和道家,教材的叙述是老子为“春秋后期楚国人”,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观点主要“见于《老子》一书”。但有学者说.“关于老子其人,记载歧异……其生活年代可能与孔子同时,但现在所见托其名的《老子》一书则写成于战国时期,有关思想观点的形成要晚于儒、墨学说”,由此认为,道家思想真正产生于战国时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对于有争论的历史观点,需要考古学的进展来证实与证伪
B.教科书的权威性大于学者的观点,故应以教科书的观点为准
C.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澄清
D.历史学应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避免价值判断
3 . 老子主张,“兴善仁”,仁义礼蕴含于大道之中,如“明珠在蚌中”。孔子认为,“和”乃天道,天人合一、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节用而爱人”,不浪费资源。这反映出儒道两家(     
A.思想趋于融合B.主张维护西周礼乐制度
C.阶级立场相同D.蕴含着相通的价值理念
2023-11-28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马王堆汉墓是汉文帝时期一位官员及家属的墓葬,出土了《易经》《老子》等28件帛书,其中《老子》有两个抄本,甲本字体接近篆体,不避汉高祖名讳。乙本字体为隶书,避汉高祖名讳,但是没有避惠帝和文帝(西汉第二、三位皇帝)名讳。甲乙本内容与现在的通行本(魏晋王弼版)有较大的区别,是现今发现的《老子》最早文本之一。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本成书时间很可能早于乙本成书时间   ②由此可知帛是当时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③甲乙本可以作为研究《老子》的一手史料   ④由此证明老子思想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老子认为人对事物的欲望越多,就越不自由。孔子自述一生自我修养的经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知天命,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B.强调个体的生命价值
C.恢复三代的政治制度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要求
6 . 《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载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人“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子路在生死攸关的搏杀时刻不肯“免冠”,这折射出(       
A.礼乐制度塑造士人品格
B.先秦思想家的道德诉求
C.封建地主贵族价值标准
D.儒学对社会秩序的追求
2023-11-07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7 . 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于儒家学说对于“器以藏礼”“器以载道”的物质文化观念,墨家在造物艺术方面则体现了功利与实用的价值特征,进而表现出与儒家礼制观念针锋相对的价值倾向。这种不同从根本上反映了双方(     
A.有着不同的思想渊源B.兴起时代的不同风尚
C.不同阶层利益的冲突D.价值判断的不同倾向
8 . 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律性。以下主张体现孔子“仁”的精神内涵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兼相爱、交相利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春秋时期,贵族在会盟、祭祀、宴请等国事活动中都把“赋诗”作为重要的政治手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把“诗教”作为重要的政治教化活动之一。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文学素养成为春秋时期选官制度的标准
B.古代文艺作品创作追求政治教化功能
C.《诗经》可作为研究春秋时期政治的史料
D.儒学思想成为春秋时期社会主流思想
10 . 孔子一生不问某事之有利无利,只问合义不合义,声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孟子强调“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追求人性至高境界B.宣扬价值判断标准
C.迎合时代发展需要D.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2022-07-0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