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指出东周初始,“以天为宗”“以德为本”的观念逐渐衰落,中原大地处于无政府状态。为实现一统天下,诸侯国在构建、变革体系秩序的过程中,必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秩序,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春秋战国时局的变化说明
A.宗法分封制的瓦解推动了社会变革B.“以德为本”的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法家思想的诞生是时局变化的必然D.平民政治取代官僚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2 . 春秋以来,郑、卫等地兴起的民间音乐,受欢迎程度远超周朝官方所倡导的雅乐。其遭到孔子“亡国之音”“淫声”的斥责,却受到齐宣王、魏文侯等新兴地主阶层的赞叹。这一时期,对郑卫之声的不同态度(     
A.预示了社会转型的趋势B.说明了音乐功能的增强
C.反映了礼乐制度的巩固D.促成了民间音乐的兴起
2023-12-13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老子主张“以无事取天下”,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孟子系统地阐述了“仁政”学说,提出“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这反映出二人的学说(     
A.在治国理念上截然相反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C.迎合了封建贵族的诉求D.蕴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
2023-12-15更新 | 566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对于魏、齐等大国的君主,孟子劝之以仁政;对于滕、宋等小国的君主,孟子仍认为只要推行仁政,便可无敌于天下。孟子“仁者无敌”的主张(     
A.指出了当时富国强兵的途径B.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C.总结了各国治国理政的经验D.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现实追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战国时期部分法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据此可知
思想主张出处
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韩非子》
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商君书》
A.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B.法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C.法家与儒家追求的目标相悖D.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
2022-02-25更新 | 437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2届高三3月月考模拟历史试题(B卷)
6 . “五福”最初出自上古记言散文《尚书·周书·洪范》,代表五个吉祥的祝福,即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然而《韩非子·解老》却称:“全寿富贵之谓福。”这种变化实际上反映出当时
A.小农生活条件的改善B.贵族政治体制被破坏
C.民族文化认同的形成D.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