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忠”这一观念产生于春秋初期;它是规范君主的政治伦理原则,要求君主“忠于民”,具体表现就是“思利民”。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地主阶级诉求得以彰显B.民本思想已经萌发
C.君主专制受到民众制约D.儒学获得统治地位
2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和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D.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2022-10-21更新 | 989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圣贤”是中国人长久的人生价值追求。法家以为“农、战”是贤,儒家以为贤主要包括学识、行政能力与仁、义、正直、良心等道德,墨子则以为贤应包括兼爱、非攻,!节用及具有救民于匮乏和悲惨生活之中的宗教信念与使命。这说明先秦思想家(     
A.完成社会秩序重建B.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C.关注社会现实需要D.提倡建立精英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战国时期部分法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据此可知
思想主张出处
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韩非子》
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商君书》
A.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B.法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C.法家与儒家追求的目标相悖D.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
2022-02-25更新 | 437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2届高三3月月考模拟历史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宣扬礼乐文明;法家希望通过法律的手段达到至德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道家则从“法自然”的角度反对战争。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追求有序稳定成为社会要求B.施行仁政的基础在于重德
C.思想领域趋同倾向日益明显D.百家争鸣推动了社会进步
6 .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皆相成也。”这表明,先秦时期
A.百家争鸣中有共通之处B.儒学汇集了各家思想精华
C.文化统一成为了共识D.诸子百家的主张基本一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墨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日: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上之所非,必皆非。”与该观点最相近的是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B.“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8 . 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动;韩非子则对“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现实给予抨击。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
A.民众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B.诸子思想日益趋向于统一
C.诸子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D.政治及思想权威尚未树立
2020-12-03更新 | 330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当时出现的私有观念,儒、墨、法家诸子既肯定“私利”的合理性,又充分颂扬“公有”。这表明儒、墨、法家诸子
A.充分肯定夏商周三代B.认可天下为公的社会
C.都主张重建社会秩序D.全面否定了私有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2019-01-30更新 | 4649次组卷 | 11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