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邹衍先后游历魏、赵、燕等国,宣传其思想,“适梁,患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撤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身亲往师之”。这表明(     
A.国君认同敬天保民的思想B.天人感应成为主流观念
C.五行学说蕴含变革合理性D.社会转型呼唤集权体制
2024·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历史文献中关于禹的描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大戴礼记·五帝德》孔子曰:(禹)敏给克济,其德不回(违背),其仁可亲,其言可信……
《墨子·节葬下》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用葛藤把棺材捆住),绞之不合,通之不坎……
《韩非子·饰邪》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A.各学派借古代权威阐明主张B.均为二手史料缺乏参考价值
C.新兴地主阶级诉求得到反映D.客观呈现禹的道德模范形象
2024-03-01更新 | 303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决战新高考(大联考)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3-24高三上·江苏扬州·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孟子》载: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孟子意在强调井田制(     
A.有助于施行“仁政”B.因统治腐败遭到破坏
C.已不合时宜应废除D.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度
2024-01-24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3-24高一上·辽宁葫芦岛·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孟子·梁惠王上》写道,梁襄王曾经问孟子: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孟子回答:“定于一。”孟子反对“以力服人”,他强调,如果国君能够以“仁”作为政治准则,就可“仁人无敌于天下”。统治者应当推行“王道”,实施“仁政”,才可能实现“大一统”。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孟子思想不适合战国的历史环境   ②孟子的主张背离孔子“仁”的思想
③孟子的主张体现了时代发展趋势   ④孟子的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认同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4-01-23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5 . 孔子在《论语》中对尧舜极尽溢美之词;孟子则言“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墨子笔下的舜是个农夫、陶工、渔民,因贤能受到尧的赏识推举;庄子则称尧杀害长子,舜流放母弟,“不足以为德”。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彼此之间攻讦不断B.迎合统治阶级需要
C.追求理想化的政治D.秉持不同政治立场
2023-12-02更新 | 37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决战新高考(大联考)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023·重庆·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则进一步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故《墨子》载:“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倡导人人平等B.劳动教育开始普及
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D.平民阶层得到发展
2023-12-02更新 | 2871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决战新高考(大联考)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3-24高三上·湖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战国初期魏国西门豹治邺(位于殷墟以北15公里),邺县还有“为河伯娶妇”的风俗,时任邺令西门豹表面上遵循本地习俗,实际却借口把女巫及其弟子和三老先后投入漳河;战国中期孟子与梁惠王谈论行政之道时,讲:“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        
A.儒家民本重民思想已经出现B.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理念遗存
C.国家治理的理性化价值取向D.官僚政治与民间传统的碰撞
23-24高一上·山东德州·阶段练习
8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为政以德,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君主集权,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都(     
A.体现强烈的民本色彩B.彻底否定三代的治国理念
C.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希望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2023-10-17更新 | 219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决战新高考(大联考)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2-23高一上·山东潍坊·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孔子反对弟子学习生产劳动技术,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墨子本人就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认为“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这种差别主要是基于两者(     
A.人生经历的迥异B.阶级立场的不同
C.劳动观念的分歧D.所处时代的差异
2023·江西上饶·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书•艺文志》言“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然而先秦诸子虽“各引一端”,如表中论述体现了(  )
著作相关论述
《孟子》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
《吕氏春秋》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不得休息。
A.中央集权的最终确立B.社会转型的诉求
C.诸子思想的完全统一D.君主专制的意义
2023-09-21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