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23-24高二下·辽宁抚顺·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正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由此可见(     
A.社会变革推动百家争鸣产生B.诸子百家的主张一致
C.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D.诸子都认同民本思想
2024-04-15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3-24高二上·海南海口·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根本原因是(     
A.私学的兴盛B.周王室的衰微
C.阶级关系的变化D.社会发生大变革
2024-03-14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3-24高一上·重庆黔江·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老子追求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上述思想(     
A.是社会大变革的反映B.均得到不同诸侯国重视
C.都推动了国家的统一D.发展成为传统主流思想
2024-01-09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4 . “诸子”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诸子掌国子之倅。掌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其中认为职掌教导诸侯、卿、大夫、士之子的官员,是“王官之学”的重要参与者。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并纷纷著书立说,相互辩难,“诸子”逐渐成为他们的代称。“诸子”内涵的变化(       
A.体现了政府职能的不断优化B.说明传统政治秩序逐步瓦解
C.奠定了华夷关系的基本框架D.反映了官僚政治的迫切需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出现以下几种“士”的类型。这反映出(     
类型特点
纵横捭阖之策士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人主,议论古今,陈说厉害,上为国家排忧解难,下为自己博取富贵
著书立说之学士围绕着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众多的学识渊博之士,展开了潡烈的论辩,他们聚徒讲学,著书立说
使气任性之侠士讲义气,重诺言,济人危难,不惜舍身
鸡鸣狗盗之食客投身寄食于达官贵人门下,以求免于饥寒之苦,甚至不乏施展身手的机会
A.百家争鸣促进士人著书立说B.尊贤养士强化了各国诸侯权威
C.士阶层积极奋进的时代风貌D.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融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食客”又有“舍人,客,门客,门下客,门人,门子”等称呼。食客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他们以不事生产,寄食于权贵之家,为其服务,并寻找个人发展的机会为主要特征。从经济学角度看,他们似乎是社会的边缘人,但是他们却活跃于政治、外交的舞台,如商鞅、李斯、蔺相如、毛遂等,而吕不韦的食客集体著述的《吕氏春秋》一书,显示了他们在思想政治上深邃的见解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杨宁宁《社会变迁条件下的春秋战国食客》

材料二   汉初贵族养士的风气很盛,强大的诸侯王都大量招致宾客游士,扈从左右,其中有文学之士,有儒生、方士,还有纵横论辩之士。诸侯王策划反叛时,宾客游士往往是他们的重要助手,所以汉武帝力加压制,颁布了《左官律》和《附益法》,前者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后者限制士人与诸王交游。从此以后,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不能参与政事,其中支脉疏远的人,就与一般富室无异了。

——摘编自邓广铭等《百科名家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食客”产生的背景,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代游士阶层的兴衰。
2023-12-05更新 | 298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七省新高考卷02,16+3模式)-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23-24高一上·湖北·期中
7 .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徙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顺应变革潮流施行仁政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出谋划策改善君王统治D.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
2023-11-18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8 . 战国时期“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这一历史现象被称为(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儒学复兴D.三教并行
23-24高一上·山东德州·阶段练习
9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为政以德,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君主集权,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都(     
A.体现强烈的民本色彩B.彻底否定三代的治国理念
C.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希望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2023-10-17更新 | 219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3-24高一上·重庆渝中·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先秦时期,孔孟认为身体需要安身之处,而心灵的安居之所更为重要;道家认为明确了人应以“道”为精神居处。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百家争鸣思想丰富B.社会动荡致使人心思定
C.分封崩溃思想多元D.思想家都探索研究人性
2023-10-15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