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春秋战国时,某位思想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位思想家是谁?
A.墨子B.韩非子C.孟子D.庄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管子·明法解》:“贫者非不欲夺富者财也。然而不敢者,法不使也。”据此推理,法家思想中的“法”
A.有利于保护有产者的利益B.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
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捍卫臣民的合法权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2016-11-27更新 | 19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4届浙江台州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统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
C.墨子“兼爱”思想
D.庄子“齐物”观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2016-11-21更新 | 946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杭州七校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6 . 战国后期,我国历史上的著名思想家韩非
①主张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②倡导没有等级差别的“爱” ③反对“是古非今”的历史观 ④提出了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6-11-18更新 | 7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浙江省北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下列思想中属于孔子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范畴的是
A.“法不阿贵”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兼爱”、“非攻”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016-11-18更新 | 9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战国时期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的是
A.荀子B.孟子C.墨子D.韩非子
9 .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10 . 下列代表人物与学派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老子——儒家B.庄子——道家C.孟子——法家D.韩非——墨家
2016-11-18更新 | 9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白云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