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穿有鼻环的牛尊

   

战国时的铁制农具

   

私田出现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经济和政治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并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
2024-01-02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泸溪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杨氏(杨朱,战国初期道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韩非子指出:“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这反映出当时(     
A.正统思想的竞流并逐B.各学派最高权威被质疑
C.自由争鸣的世风盛行D.士人的入仕途径多样化
2023-12-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某历史学家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对应的学派分别是
A.儒家   法家   道家
B.墨家   儒家   道家
C.儒家   法家   墨家
D.道家   儒家   法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史记田齐世家》云:“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之士复盛。”这说明当时“士阶层”的主要作用是
A.宣传了本学派政治主张
B.扩大了本学派的社会影响
C.改变了社会的统治基础
D.提升了诸侯国实力和影响
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代”的是( )
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B.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
C.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D.《齐民要术》
2019-01-30更新 | 29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
B.分封制崩溃,各家各派提出各自主张,百家争鸣
C.孟子等儒生得不到重用,消极遁世
D.从现实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权谋之徒,摒弃儒家学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