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统治者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的?面对广阔的疆域又是如何管辖的?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2)阅读上图,归纳三条有关元朝疆域的信息;依据材料二中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元朝与唐朝相比在边疆管理上有何不同。

材料三   我们认为18世纪中叶以后,1840年以前的中国范围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也就是我们历史上的中国。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即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实现全国统一的重要时期。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说,是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最后阶段。清朝的统一,实际上是先统一了满族地区,即广义的满洲;再统一汉族的地区,即明王朝的故土;再统一蒙古族地区和蒙古族所统治的维藏等族地区。主要是满、蒙、汉三区的统一。

——摘编自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史疆域》

材料四   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3)阅读材料三,概括谭其骧的主要观点;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朝版图奠定的历史意义。

2 .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引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依据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的主要是哪些人?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受封的诸侯对周王承担哪些义务?

材料三   古者三公坐而论道,其权重大,其体尊严。汉制丞相用人行政,无所不统……后世恐其专权敌君也,渐收其权归之尚书,渐收而归之中书,而归之侍中,而归之内阁;渐易其名为尚书令,为侍中,为左右仆射,为平章政事同三品,为大学士;渐增其员为二人,为四人,乃至十人;渐建其贰为同平章事,参知政事,为协办大学士。其位日卑,其权日分,于是宰相遂为天子私人。

——《梁启超文选》

(2)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丞相制度出现的变化。

材料四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3)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4)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材料五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3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虎符”是中国古代君主和皇帝授予臣属兵权后调动军队的凭信物,多以青铜铸造。


   

名称:杜虎符(注:“杜”为地名)

铭文: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名称:阳陵虎符(注:“阳陵”为地名)

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1)从上述图文材料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根据这些历史信息,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信息结论
必须在“符合”后,地方才能调兵五十人以上A
B杜虎符产生于统一全国前,阳陵虎符产生于秦统一全国后

材料二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公元前127年,参与一项重大决策的讨论,即是否推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2)请根据下面文本框的内容,在下边文本框内AB两处填写你作为决策者是否同意推行推恩令,并说明理由。
背景是否推行“推恩令”
汉初贾谊曾提出“推恩令”未被采纳;景帝采纳晁错“削藩策”,却导致七国之乱;最终不得不以武力平定。推行推恩令,因为削藩可能导致王国叛乱,带来动乱。
(主父偃)说上(武帝)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A
匈奴虎视中原,北方边患危急,用兵迫在眉睫。B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出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元朝地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新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材料四   康熙皇帝是清朝最贤明的君主,以下是其统治期间中的重大举措

①智擒鳌拜   ②治理黄河   ③统一台湾   ④反击沙俄

⑤册封班禅   ⑥奏折制度   ⑦平定三藩   ⑧引进农作物


(4)根据材料四所列史实提炼主题,并列举符合主题的举措序号。
(要求:每个主题的材料序号至少两条以上)
例:主题:恢复发展经济____
举措:②⑧
2023-10-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南口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个秦朝官员最有可能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2021-02-02更新 | 377次组卷 | 21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早期国家的形成发展B.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社会动荡与社会变革D.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开放
2020-10-0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制度变革与创新

秦朝彻底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国共设36部,后来陆续增设至40余郡,郡下设县,郡、县主要官员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自战国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这样,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那、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秦朝管理地方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从制度的角度观察,隋唐大一统的基础是南北朝的制度遗产。各项制度的渊源虽然不同,但隋唐王朝的基本态度是予以继承而非否定。除了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①科举制之外,②三省六部制、州县制、府兵制、均田制、③租调制等,均得到较好的承袭与实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施政精神是对既有制度予以严格实行,而非轻易推行制度改易。

——摘编自李磊《试析南北朝至隋唐历史阶段的连续性》

(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①②③中任选一种制度简述其在隋唐时期的发展及历史作用。

序号

年份

事件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指出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选基本完成

1978年

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全国各地推广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从上表②-⑤中任选一件事,参照示例,说明制度变革如何推动了社会进步。
2024-04-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统一多民族国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进。

材料一     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概称为“夷”。到春秋时期,四夷的势力有增无减,并且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华夏和夷狄虽有冲突,但就种族、血缘而言,则与华夷往往存在联系。以婚姻为例,双方通婚的材料见于史载者颇多,如晋文公之母为戎女,其妻亦为狄女。在长期杂居、邻居的过程中,发达的华夏文明对戎狄蛮夷产生了很大影响,戎狄蛮夷的文化也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文明。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春秋战国,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分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秦朝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大变动”的相关史实,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从制度的角度观察,隋唐大一统的基础是南北朝的制度遗产。各项制度的渊源虽然不同,但隋唐王朝的基本态度是予以继承而非否定。除了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之外,三省六部制、州县制、均田制、租调制等,均得到较好的承袭与实行。

——摘编自李磊《试析南北朝至隋唐历史阶段的连续性》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项制度,阐述隋唐时期与南北朝时期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材料四   1115年冬,“阿骨打用杨朴策,始称皇帝,建元天辅,以王为姓,以旻为名,国号大金”。金朝建国后,完颜希尹仿效汉字楷字,合女真语创制女真字,阿骨打“命颁行之”。自大定十一年起,在科举考试中专设女真进士科。女真人在创制、推广本民族文字的同时,积极学习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内容的汉文化。金世宗为了让不懂汉文的人学汉文化,命译经所翻译了《易》《书》《论语》《孟子》等,“朕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

——摘编自陈佳华等《宋辽金时期民族史》

(4)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金朝统治措施的看法。
2023-11-0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B)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诸如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这样伤亡数万乃至数十万的战役屡见不鲜。

——摘编自《史记》

材料二   秦朝彻底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国共设36郡,后来陆续增设至40余郡,郡下设县。

郡、县主要官员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自战国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这样,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推断当时人民的共同诉求。
(2)依据材料概括秦朝管理地方的举措。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
2023-10-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古今国家治理

明法度(法令制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卷87《李斯列传》

(1)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

元朝行省制是秦汉以来郡县制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朝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者单纯的地方分权。

——摘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上的措施及作用。

明朝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从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35%和10%。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1》

(3)概括材料中明朝选拔人才的特点,并列举出三项我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19569月,中共八大宣布:“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中共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九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024-01-2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建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是适应新兴的封建地主制经济的需要而在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秦始皇把这一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自中央到地方由三个主要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就是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元首制度,第二个环节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政治、军事;第三个环节是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秦始皇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及意义。

左侧人物是宁夏固原北魏漆棺画中之“舜"(垂裙帽、窄袖为胡服特点),右侧为河南洛阳北魏孝子石棺画像中之“舜”(宽袍大袖为汉服特点)。

上图是南朝画像砖的托盘人物,前两位男性,后两位是女性。都穿大袖口短上衣,腰间系带,下身都穿挎褶(挎褶是北朝应用最广的服饰)。

(2)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以上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简要说明。

(3)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简述两则史料在研究唐代制度变化时的价值。

西汉时期,北方地区城市有1187个,南方地区为391个。唐元和年间北方地区城市数量为806个,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有1176个。北宋时期,中国形成了以汴京、临安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城市群。元时期,西藏形成了宣政院、乌思藏宣慰司、十三万户三级管理体制,十三万户府所在地一般都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明成祖时,政府相继在长城沿线设置“九边”军事重镇,部分军镇后来成为重要的综合性城市。明朝后期,全国有40多座大的工商业城市,其中有14个位于今浙江地区,16个位于大运河沿线,10个位于长江沿线。康熙十年,清政府在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在天山南北广大地区设治管辖,南疆的农耕经济和商业贸易都有一定的发展,由此带动城市的发展。

——摘编自何一民《论中国古代城市空间分布的变化与特点》


(4)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变化。
2024-01-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