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5 道试题
23-24高一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秦朝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更有利于皇帝集权B.官僚政治开始出现
C.制度法令全国统一D.郡守县令不可世袭
2024-03-03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派人兴修沟通湘水与漓水的运河—灵渠。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服务统一岭南的需要B.推进中原农耕技术向南传播
C.贯通南北交通的驰道D.振兴桂林和象郡的经济文化
2024-02-28更新 | 19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高三上学期名校学术联盟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统一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的历史统一性是中华文明与全球其他文明比较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最为显著的特色。这种历史统一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以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管辖为政治基础;以广阔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为物质基础;以儒学为核心的儒法道释多元一体的文化为思想保障;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共存的中华民族为文明载体。科学把握中华文明的特质,对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张海滨、焦荣《论中华文明的历史统一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中华文明的历史统一性出发,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角度明确,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4-02-25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统一中国后,就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制度,至此,上至帝号、皇帝活动、王侯官员,下至百姓,都有了统一称谓,各异的文字书写也统一为更加简洁的、能够更好适应庞杂公务的隶书,由此,上下一致的文书话语体系开始形成。隋唐时期,文书制度依托于三省六部制,发展出了相对成熟的制作规程、审核机制和运行流程。无论是“三省”之间的权力分工,还是执论制度、避讳制度、平缺制度、贴黄制度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唐六典》中规定:“今册书用简,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用黄麻纸,敕旨、论事敕及敕牒用黄藤纸,其敕书颁下诸州用绢”“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既下,则署而行之”“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施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任何诸如随意改动、漏发错发、弄虚作假、盗用泄密等行为,皆会依据法典被施以惩戒。

——摘编自周光辉等《从文书行政到文件政治:破解我国规范治理难题的内生机制》


根据材料概括秦汉至隋唐文书行政的特点。
2024-02-24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02 材料解析题——“特点”类设问-2024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14年,秦军统一岭南后,设立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郡设守、尉、监御史等分掌政务、军事和监察,县设令或长,管理各郡县。南海郡在三郡中地位最高,南海郡尉有相对独立和专断的权力。秦朝对岭南的统治,采取政治手段与“五岭之戍”的军事手段,推行屯垦戍边和移民戍边政策,移民中有商人、文人、谪官、流民,但最主要的还是屯戍军队。

——病院自赵炳林《秦朝对岭南的经略和开发》

材料二   明朝前湖,岭南的治理方式基本上因俗羁縻,消极求安。到明朝中后期,因岭南地区“蛮”猖边患日深,朝廷开始转向积极抚治。⋯⋯西江流域(岭南地区)各府县加强了地方政治中心和基层组织建设。通过设立营堡、检司,改善交通状况,把王朝权力系统延伸到蛮区深处。内地的文化教育体系被全面地移植到西江流域(岭南地区),各地开始大规模建社学、修书院,利印书籍,并建立奖励制度。

——摘饭自赵克生《经略西江:明朝对岭南的治理》

材料三   明嘉靖年间,广东水安县(今紫金县)“山谷中多良四、流民杂居”,迁入者多自江西、福建来,也有从潮州、惠州诸县迁来的。⋯⋯万历年间,博罗县有来自本省的客家人迁入,也有来自闽漳的流民。粤北地区的外地移民主要来自福建和江西。以闽汀客家人为主的移民自宋末元初大量迁入以后,形成了广东梅县一带最早的客家人居住区;明代闵汀人和赣南人继续迁入梅县,赣南人遂融入客家人之中。

潮州、漳州、汀州、赣州四府本就人地关系紧张,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更是灾害频仍,无疑是雪上加霜,加速这四府农民的破产。农民农不藏体、食不果腹,也就不得不携家人逃亡寻找谋生的出路。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钟晓君《移民的推力和拉力》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朝治理岭南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与明朝中叶岭南移民方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明朝中叶岭南移民的影响。
2024-02-20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话题聚焦02 纳新接远——中国古代国家认同下的民族交融与对外交往
6 . 台湾学者管东贵在《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的血缘解纽》中指出:中国近三千年中,血缘组织力跟政治组织力有对应消长的发展现象,其中有两次明显的突变,使中国社会分别进入“尚贤”和“尚法”的时代。标志着这两次突变的关键性史实是(     
A.郡县制实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B.察举制推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科举制开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皇帝制度确立“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2024-01-31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如表关于秦朝的历史评价主要反映了(     
摘录内容来源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然而公天下之端至秦始。柳宗元《封建论》
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B.公天下取代了家天下
C.以法治国理念的推行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2024-01-27更新 | 13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天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秦统一货币以来,货币运行便在上、下两个层面存在。秦朝以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上币贵重易携带,下币低廉易日用,随着后世社会经济发展、变迁,逐渐演化为政府财政税收与民间日常用度的上下之分和商业资本循环与小农经济运行需求的上下之分。据此可知,这一货币制度设计(     
A.促进了封建等级秩序逐渐瓦解B.是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C.阻碍了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发展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024-01-25更新 | 465次组卷 | 5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宗庙是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先之所,其设置几乎贯穿古代中国。东周时期,诸侯国的宗庙多设于国都,由国君亲祭。秦统一后,除在都城设宗庙外,还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设置祭祀秦始皇父亲的“太上皇庙”,并由地方官主持祭祀。该举措表明秦朝(       
A.通过宗庙祭祀强化宗法制B.人伦秩序服务于国家治理
C.力图践行以孝治国的理念D.郡县制逐渐取代了分封制
2024-01-20更新 | 1149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下列图片所反映文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秦王朝官方文字小篆的实物见证B.②中最早引用勾股定理特例商高定理
C.③见证了以均田制为基础的赋税制度D.④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实物证据
2024-01-20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中国古代史:魏晋隋唐时期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