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     
A.使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B.说明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
C.使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减少君主专制决策失误
2024-01-24更新 | 66次组卷 | 28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为秦以前的分封政治,后一段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2023-11-27更新 | 164次组卷 | 329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佳诚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 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2023-10-17更新 | 315次组卷 | 297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严格说来,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有正式统一的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周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封建的统一”也是指全国大一统
C.材料中的“封建”就是指原始社会
D.郡县制是实现“正式统一”的基础
2023-10-17更新 | 497次组卷 | 26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统一后,采取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等措施。这些措施(     
A.推动了法律的完善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C.加速了秦朝的灭亡D.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023-10-03更新 | 248次组卷 | 29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佳诚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史学家们指出:秦朝经过十多年的统一行动,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但是,统一中国并不意味着历史的完结,而意味着历史的全新开始。下列项中,体现秦朝“全新开始”的表现是(     
①皇帝制成为政治制度的核心             ②奠定了封建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③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   ④实现国家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2023-05-18更新 | 399次组卷 | 229卷引用:2010—2011学年浙江省苍南县高二上学期三校期中联考历史卷文
9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述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     
A.为后世长期沿用B.是秦始皇首创
C.官员世代承袭D.削弱了中央集权
10 . 中国运河历史悠久,恃运河以为命脉。

材料一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开凿运河,以沟通原来不连通的水道。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出于经济或军事的目的,已开凿地方性运河。

开建时间

名称

沟通水系

备注

春秋

楚庄王时期

江汉运河

连接长江和汉水

有记载中国最早的运河工程

吴王夫差时期

邗沟

连接长江与淮河

中国大运河最早开凿的河道

战国

魏惠王时期

鸿沟

将黄、淮及其支流和其他独立水系联系

形成黄淮平原上的水道网,即鸿沟系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后,把目光投向岭南地区。因为秦朝的疆域以南,还有很多盛产翡翠、犀角的宝地,并没有纳入版图。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主帅屠雎率领50万大军,兵分五路出征岭南地区,对南方百越部落进行征服战争,史称秦戍五岭。但是,素来战无不胜的秦军,这场仗打得十分艰难,数十万秦军一时进退两难。公元前218年,史禄修建了一条人工运河,至公元前214年,终于凿渠成功。

——计亚男《来自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报道》

材料三 大业元年(605年)三月,杨广征发百余万人开通济渠,以沟通黄河与淮河。同时又发淮南十余万百姓开挖邗沟,以沟通长江与淮河。大业四年(608年),又令百余万男女百姓开永济渠。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又下令开江南河,沟通长江与钱塘江之间的水上交通。仅仅六年时间,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组成的大运河就全部完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全长两千多里,连接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文明,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推断中国运河的主要沟通方向,从经济和军事的角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
(2)写出材料二中人工运河的名称及其连接的两大水系。根据材料二,概括这条人工运河开凿成功对“秦戍五岭”所起到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运用唯物史观,评价隋朝大运河。
2023-03-26更新 | 605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