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始皇巡视各地时,为记功而立石,文由李斯所书,再刻之于石,世称秦刻石。秦诏版是在铜版上镌刻秦始皇颁布的全国法令。


(始皇于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山东峄县登峄山时所立之石,刻石内容歌颂秦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


(始皇于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泰山时,为申明法令维护政权而立之石。其书用笔遒劲丰腴,结字雅重匀圆,为李斯代表作之一。)


(秦诏版是在铜版上镌刻秦始皇对统一度量衡而颁布的全国法令。)

——摘编自吴清辉编著《中国篆刻学》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秦代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0-11-27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

根据材料,判断其在研究“商鞅经济改革”中的史料价值正确的是
A.能印证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改革举措B.属于商鞅改革的文献史料即二手史料
C.属于反映秦国经济改革的实物史料D.能直接反映商鞅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
2021-03-2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秦朝的大一统

材料一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嵌始皇廿六年铜诏版铁权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里耶秦简(部分)
(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
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文字:“迁陵洞庭郡”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结合文字内容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迁往桂林、象郡、南海”“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三十六年“徙北河榆中三万家”。秦始皇徙民旨在(     
A.开发边远地区B.拓展秦朝疆域
C.巩固国家统一D.强化边疆管理
2024-01-2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记》记载秦统一后设置36郡,而2002年湖南里耶古城遗址出土的秦简中,记载了26个秦郡名,其中洞庭郡、苍梧郡、巫郡等郡名不见于《史记》。据此可知(     
A.《史记》的记载随意性大B.考古成果印证文献记载
C.秦朝基层治理十分混乱D.史料发现丰富历史认知
6 . 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假如你是某博物馆的讲解员,当你为前来参观秦朝展厅的同学讲解如图展品时,你会从哪个角度来阐述(     
A.促进了人们的经济文化交流,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B.体现皇帝对军权的控制,可用于研究秦朝的军事管理制度
C.反映了秦朝的丞相制度,可用于研究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D.体现了秦朝时的冶铸业水平,表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学者在叙述秦始皇“焚书”事件时列举了下表史料。该学者列举史料旨在说明(     
史料出处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史记·秦始皇本纪》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A.焚书事件并未造成严重后果B.秦始皇并未下令焚烧书籍
C.秦末战争可能加剧文献损毁D.焚书事件造成了文化断层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传统农业对水利工程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和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剑桥中国秦汉史》


(1)史料一反映了秦朝中央官僚机构怎样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2022-11-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首义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列史料是一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部分文献史料,据此分析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1.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2.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3.王者受命,即受天命,受之天命即所谓正统
4.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
A.国家大一统局面正式形成B.封建专制皇权的形成与发展
C.士人的国家认同观念增强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表。据此可知,秦、楚兴修水利的目的之一是
国别名称史料表述
都江堰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子胥渎子胥渎,盖入郢所开也
期思陂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
巢肥运河楚子(平王)为舟师。以略吴疆
A.推动小农经济发展B.服务于战争的需要
C.便利商品贸易流通D.治理河湖洪水泛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