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在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事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以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近四十年来……普遍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摘编自吴晗《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三公”的主要职责。试分析秦代太尉一职从未授予大臣的原因。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以及这一制度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历史中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
2023-06-04更新 | 72次组卷 | 20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二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选自《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据材料一分析“寡人”指的是谁?涉及他创建的有哪些重要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推行的这一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
(3)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试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其中最主要的两大矛盾。由汉到明清,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郡的长宫是郡守,其副职是郡尉(分管军事),另外还配备郡监(监郡御史)——直属于中央的御史大夫,代表中央监控地方。这些官僚都是由皇帝任免的,概不世袭。县以下设乡、里和亭,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于郡、县、乡、亭、里。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在地方行政体制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秦、汉、唐统治者为解决中央“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为解决“官僚的选拔问题”,隋朝统治者有何创新。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022-06-2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秦灭六国后,嬴政使得天下豪富于咸阳,一次就迁徙十二万。这样既便于控制他们、防止他们成为六国分裂协力的支持力量,又加强了首都的繁荣。在北面修筑万里长城防御胡人、匈奴等少数游牧民族的侵袭,两次由内地移民几万户前往开垦,在南方井渠移民,设郡管辖,而对商人,则将他们迁离此地,以限制他们发展,如魏国的冶铁大商人孔民被建到南阳(今属河南),赵国用铁治富的卓氏被迁还到蜀地临邛(今四川邛崃)。甚至征发商人和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一起远征和戍守边地。

——摘编自朋奎相.陈流(中国古化改革史论》


(1)根据材料,概括嬴政巩固统治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嬴政为巩固统治面采取的措施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