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之初,由于各国尚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统一铸币难以开展。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正式颁布货币改革之策,宣布统一全国货币,废除六国货币体系,重新铸造秦“半两”钱为法定货币。在秦以后两千多年,秦半两“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用。

——贾天浩《探究秦统一货币的形制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伍被认为秦始皇“遣蒙恬筑长城,东西数千里,暴兵露师,常数十万,死者不可胜数,僵尸千里,流血顷亩,百姓力竭,欲为乱者十家而五。”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统一货币的历史意义。
(2)分别说明材料二、三中对秦始皇的评价及理由。
今日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统一后的国家形态结构与夏商西周最大的区别在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这种“中央—郡县”一元化的行政体制(     
A.直接体现了儒家的大一统理念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C.展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特征D.有效巩固了秦王朝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道路网,其中有一条“直道”从咸阳出发,纵深960千米,直抵内蒙古腹地;栈道长达800千米,这条路的很多地方需要架设石桥,或者采用加固措施,用以越过或穿过高山,还有用木柱支撑于危岩深壑之上的木构道路。这(     
A.体现出秦朝高超的国家治理能力B.有利于加强各地的政治经济联系
C.稳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统治格局D.为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奠定了基础
4 . 据《史记》记载,秦朝“凡为吏,皆有吏书”。秦朝吏书主要包括:官吏在平时工作中所记录下来的公文;向上级汇报工作所写下的报告;有关国家大事和社会现象的记录。这些均被当作官吏考核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秦朝(     
A.官吏职业素养较高B.官员施政有章可循
C.文书制度尊君抑臣D.吏治管理比较严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家稳定后,秦始皇开始实施以秦朝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外扩建交通路网,建成了连通各个区域的交通路网。政府还编制了《行书律》,规定了丞相统筹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地方主要由郡守和县令共同负责交通运输。据此可知,秦朝交通建设(     
A.促使边疆地区得到有效开发B.得益于法律制度的建立
C.渗透着强化中央集权的意图D.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强调秦汉两朝的统治者们建立了复杂的官僚体系,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设施,在帝国内还鼓励文化上的统一,在大约450年的时间里,秦朝和汉朝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方向。这“一种方向”指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B.官僚政治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C.道路建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化的发展
7 . 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经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A.B.
C.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秦王嬴政在统一过程中采取的部分措施。其措施旨在(     

序号

举措

1

灭赵后,迁赵王于房陵(今湖北房县)。

2

灭魏后,徙魏大梁于丰(今江苏丰县)。

3

灭齐后,迁齐王建于共(金河南辉县)。

A.促进社会阶层流动B.加强各地经济交流
C.加快六国文化融合D.削弱地方割据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     
A.使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B.说明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
C.使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减少君主专制决策失误
2024-01-24更新 | 66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南地区包括今四川、云南、贵州与重庆市全部,地形复杂,民族众多,交通道路是将西南地区不同地理单元与民族连为一体的纽带。秦始皇时期将军常颇开通五尺道,自成都通往云南昭通、曲靖,汉武帝时期唐蒙整修扩建。另一条川滇道为灵关道,从成都通往洱海。汉武帝时期,唐蒙出使夜郎,夜郎归附,设置犍为郡。唐蒙自僰道将路伸延至牂牁河沿岸,打通了川、滇、黔、桂数省的古代交通道路。朝廷相继在西南设置郡一级行政机构,考古学者在昆明发掘出主体为两汉时期的文化堆积层,发现包括“益州太守章”及益州郡下辖的24个县中18个县的长官封泥。虽然这些行政机构的设置来自汉王朝之令,但其内部管理则以部族为基础。

——据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整理

材料二:西南边疆近代交通起于中法战争之后法属滇越铁路的修建,西南边疆社会的路权意识亦随之觉醒,也使滇越铁路从修筑到之后的运行,始终伴随着边疆人民的路权声张及对交通权益维护的问题,并与内地保路运动形成呼应。抗战时期,“自西南局面打破,全国政令统一后,当局锐意发展西南交通,以沟通各省之运输与文化,且为联络巩固国防计,各省交通,亦有早为联络之必要”。为此,亦展开了从公路、驿路、铁路、航空、电话、邮寄等全方位的交通开发,凸显了国民政府在西南边疆社会凝聚力的增强。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西南地区的道路建设,成渝、宝成、川黔、滇黔、成昆等重要铁路干线相继建成通车。当代,新技术融合交通发展,高速公路和高铁以及大飞机等交通弥补了被大山阻隔的河海航运,新技术支撑下的新的物流体系形成,使得在深山中的大多数村寨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实现订单试生产和预订服务。

——据陈征平《论近代交通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内地化牵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中央政府管理西南地区的举措,简述该时期发展西南交通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交通现代化对西南民族地区内地化的牵引作用,并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南地区交通发展迅速的原因。
2024-01-10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