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图是汉代画像石“泗水捞鼎”。史载大禹铸九鼎,代表天下九州,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以后,随着朝代兴亡,九鼎先后为商和周所得。战国时,东周灭亡,九鼎不知去向。有传言九鼎落于彭城(今徐州)泗水。秦始皇东巡琅琊时,动用大量人力寻找打捞,但未果。对上述史实评论正确的是(     

A.秦打算通过九鼎为统一做舆论准备B.秦始皇巡游天下造成了沉重的赋役
C.统治者重视政治传统的延续和继承D.画像石确证了九鼎记载的真实可信
昨日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南地区位置图

中国西南地区紧邻南亚和东南亚,与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是不同民族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系的交汇点。其由众多山脉、高原、河流和湖泊组成。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和秦岭山脉等山脉交汇于此,形成壮丽的山峰和峡谷,蕴含了丰富的水力、矿产、动植物、地热等资源。这些地理特征不仅影响了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也塑造了不同民族群体的定居模式和生活方式。高山地区多以农牧业为主,而低地和盆地则适合农业和贸易发展。

——摘编自方守永《西南边疆历史时期的少数民族关系及其对地区稳定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秦汉至建国后西南地区发展史

时期

西南地区发展情况

秦汉至蜀汉

秦代开发了四川,汉代打通西南夷。许多不同族群的原住民各自独立生活。

唐代

设置剑南节度使,中央没有充分掌控;吐蕃、南诏政权深入,并容纳汉族移民。西南中国一方面自成局面,另一方面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比较密切。

明清

一方面延续着过去的土可制度,另一方面又不断改土归流,逐渐将原本汉人不多的西南部,转化为交通要道上几乎由汉人占满,只有山地和谷地留给土著居民的局面。大力推进以儒学教育为中心的文化教育活动。

抗战

国民政府组织高校、工业内迁,“高端移民”进入云贵,同时在云南布置重兵,借由滇缅公路为抗战中国“输血”,西南转而走向中国主体文化的一部分。

建国后

三线建设将诸多产业和国防设施迁入西南。高铁路线的铺设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打造了地理空间和数据空间的连通,西南部不再是崇山峻岭中自成一局的地区。以尊重民族文化为基础,不断增进对集体、民族、国家的认同。

——摘编自许倬云:《经纬华夏》,第219-223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历代中央政府治理西南地区面临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说明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治理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央政府经略西南地区体现的治国理念。
昨日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岳麓秦简《行书律》中规定:传行书,署急辄(立即)行,不辄行,赀(以财物赎罪)二甲。不急者,日觱(完毕)。留三日,赀一盾;四日以上,赀一甲。二千石官书不急者,毋以邮行。这一法律条文反映出当时(       
A.法律制度的细密严酷B.国家体制运行规范有序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道路交通体系覆盖全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为秦简牍出土地示意图。其中云梦睡虎地秦简一千余枚,其中多是秦律及法律问答。龙山里耶秦简三万余枚,是一个县的档案,主要为政令与文书。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两湖地区秦制更为突出B.楚文化被秦文化所取代
C.历史解释依赖一手史料D.秦有效推动了文书治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汉时期,北方的边郡在区划形状上都呈现南北狭长、东西向窄的特点。这主要是基于(     
A.山川形变的制约B.人口分布的密度
C.前代制度的沿袭D.军事攻防的需要
6 . 黄河含沙量高达40%以上,黄河泛滥之患与河沙肥沃之福相伴,由国家组织修建或维护大规模的防洪系统和小规模、家庭拥有的灌溉系统的结合,塑造了古代中国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模式。据此可知,古代中国(     
A.政治经济结构有其合理性B.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C.自然环境决定了制度选择D.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7 . 历史上对秦始皇“坑儒”存在争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察访查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令冬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之。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弩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

——卫宏(东汉)《诏定古文尚书序》

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班固《汉书·地理志》

从历史逻辑来看,留意于仁义之际的儒生与秦所奉行的法家治国理念并不兼容,秦帝国建立后,儒生集团与秦始皇龃龉不断,将“坑术士”理解为坑儒也更符合历史逻辑。

——白效咏《坑术士“新证”》

“史料互证”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对比、交叉验证,以寻求历史事件的真相或更准确的解释。上述各则材料能否形成互证,证明“坑儒”的客观存在?
2024-05-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8 . 秦汉时期,官吏的任职时间一般较长,既有任职10年以上的丞相,也有任职20年左右的九卿郡守,如西汉时的丞相萧何和东汉时的上谷太守王霸等。秦汉时期,官吏长期任职(     
A.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教化B.最终酿成地方郡国叛乱
C.是推行察举制度的结果D.体现了“无为”治国思想
2024-05-18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考向核心卷历史试题【全国卷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唐朝柳宗元云:“汉有天下,……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明末清初顾炎武亦曰:“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两位思想家所要共同表达的是(     
A.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C.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作用各有千秋D.两者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024-05-16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治史有“求异”和“求同”两种方法。“求异法”强调“同中求异”,即从“同”出发,用分析法求其“异”。比如研究新航路开辟后400余年的历史,我们首先理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共性特征,进而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市场开拓方式、市场形成程度的差异。“求同法”强调“异中观同”,即从“异”出发,用综合法求其“同”。比如研究20世纪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两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面临的不同挑战,从挑战的不同国家、不同形式、不同力度、不同结果等方面,归纳出20世纪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的历史走势。

请利用材料中的一种方法对中国古代史或中国古代史的某时段进行解读,提出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指明历史时段和采用的治史方法,论题明确,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14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