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摘自柳翼谋:《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通史》

材料三   清朝开创了“康乾盛世”,建立起空前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奠定了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这个统一是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实现的,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完成的。经过历史上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在清朝“大一统”政治格局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升华成一个完整的不可不分割的整体。

——摘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写出材料一中“嬴政称皇帝之年”的年份,结合秦朝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具体举措,分析“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结合秦皇汉武治理北疆的相关史实,说明“秦人启其端,汉人竞其绪”。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开通图中“大运河”时的在位皇帝,并概括开通“大运河”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列举唐玄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两个典型史实,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疆域奠定的角度一句话概括“康乾盛世”的突出贡献。当前,许多专家认为康乾盛世只是“落日的辉煌”,马克思则称之为“奇异的悲歌”。结合中西方当时所处的经济背景阐释他们提出“落日”和“悲歌”的缘由。(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端平法度,万物之纪。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摘编自秦朝宰相李斯《琅邪台刻石》

材料二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摘编自西汉初年思想家贾谊《过秦论》

(1)根据材料,概括李斯、贾谊对秦始皇的不同看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二者看法不同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战国形势图                                                图2 秦朝形势图
指出图1、图2长城空间分布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023-02-15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胜,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少年时为人做雇工,吴广,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发阔左谪戍渔阳九百人,胜、广皆为屯长(戍边军中的领队)"。刘邦,丰邑(今江苏丰县)人,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项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世代为楚将,陈胜、吴广起义后,和他的叔叔项梁杀死会稽郡守,响应起义。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二(李斯)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阅读“陈胜、吴广起义进军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陈胜和吴广在身份上与刘邦、项羽有什么不同?项梁和项羽为何会响应陈胜、吴广起义?
(2)材料二中李斯建议焚烧除秦之外六国之书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末农民战争在地域上的特点。结合材料一、二提供的视角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文明渊源流长。

     1963年何尊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 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何尊高38. 8厘米,口径28. 8厘米,重14. 6公斤。铭文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成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中记录了天子对于宗小子何的训语之辞,还引用了周武王克商后在高山举行祭祀时发表的祷辞,即“宅兹中国,自之又民”。定都天下之中以统治万民,这是周王朝开国之君革故鼎新、接受天命的宣言。
(1)指出上述材料的史料类型。结合所学说明该史料研究的价值。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 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构成秦朝制度“三个环节”的名称。说明该制度建立的影响。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 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3)依据材料概括唐朝对外开放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康雍乾三朝绘制疆域图简况

康熙朝1708年,康熙“谕传教西士分赴内蒙各部、中国各省,遍览山水城廓,用西学量法,绘画地图。”于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
雍正朝沿用为康熙朝测绘地图的西方传教士,对于尚不能进行精确测量的西域地区,仍在地图上以虚线标注
乾隆朝测绘工作以大清技术人员为主,吸收在准部、回部进行实地测绘地图的成果, 订正西藏部分错误。于1760年绘成的更完整、详细的全国地图《乾隆内府舆 图》,达到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最高水平
(4)依据材料和所学,对康雍乾三朝绘制疆域图进行简要说明。
6 . 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大一统”是对理想中的以“天子”为核心的“天下”秩序的高度概括。“大一统”观念是在中国传统天下观和服事制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主导着中华大地的人群从分散走向凝聚,不断壮大,“滚雪球”一样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主导着疆域从分裂走向统一,“中国”一词,也由最初指称狭小的“王畿”,秦汉以后指称以“郡县”代称的中原地区,也像“滚雪球”一样拓展,最终在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成了多民族国家一清朝的代称。可以说,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的所有政权和人群对“大一统”理想的持续追求主导着中华大地的历史分分合合、人群不断凝聚、疆域持续凝聚拓展,为清代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为中国最终由传统王朝国家发展为近现代主权国家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材料二   秦朝以来,“天子(皇帝)”成为“大一统”天下秩序的权力核心。废分封立郡县的举措使“中国”(中原地区)有了凝聚为一体的趋势,不仅使“中国”成为“大一统”观念具体实践的核心区域,而且拥有“中国”并继承和发展“大一统”政治秩序成为评价后世王朝是否为“正统”的基础标准。“大一统”观念诞生于中原地区的农耕族群中是学界普遍的认识,其在多民族国家中国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高度评价。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以秦、汉、隋、唐、明等为代表的农耕王朝的“大一统”观念依然具有局限性,清朝雍正皇帝在《大义觉迷录》中曾经对前代的治理思想和实践做过如下评价:“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雍正皇帝可谓点出了农耕王朝“大一统”观念共有的显著弊端,这或许也是北魏、辽、金、元、清等非农耕王朝之所以持续推动多民族国家中国不断发展并最终底定于清代的深层次原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大龙《农耕王朝对“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多民族国家中国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特点与局限。
2022-05-24更新 | 54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评(B卷)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指出,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该学者意在强调
A.中国大一统局面只能在秦汉时期出现
B.中国封建帝国的形成具有特殊的原因
C.秦汉帝国的结构是历史发展必然结果
D.秦汉帝国的国家形态得到了历史认同
2021-07-26更新 | 1283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是个人与家庭联系的纽带,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城睡虎地,出土了大量竹简等文物。震惊世人的是,有两封木犊战地家书现身于墓中。写信者是两名秦国的士兵,分别叫“黑夫”“惊”,他们的信是写给自己哥哥的(名字叫“衷,')。据推测,两封家书写于战国末期,距今有2200余年。现摘录如下: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遗黑夫钱,母操(做)夏衣来。……黑夫等直位(驻扎)淮阳……伤未可知也,愿母遗(钱)黑夫用勿少。……惊敢大心问姑姊(姐),姑姊(姐)子彦得毋恙……?新地入盗,衷唯毋方行新地,急急急。(注:淮阳之战,指秦王政的灭楚之战,秦军大败楚军,楚国灭亡。)


1)结合注解,概括家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家书反映的秦国社会状况。

材料二   甲午黄海海战前夕,北洋海军经远舰驾驶二副陈京莹致父亲的家书(如图),原件藏于台湾“海军军史馆”。内容摘录如下:


日本觊觎高丽之心有年矣。兹值土匪作乱,高兵大败,将至王城,危在旦夕。高王请救兵于中国,中国兴兵靖难。日本乘此机会亦兴兵,名为保商,实为蚕食。……海军提督请战三次,各陆营统领亦屡次请战,但皇上以今年系皇太后六旬万寿,不欲动兵,屡谕以和为贵。故中堂先托俄国钦差调处,日本不听;后又托英德钦差,亦不听。……以儿愚见,陆战中国可操八成必胜之权,盖中国兵多,且陆路能通,可陆续接济;但海战只操三成之权,盖日本战舰较多,中国只有北洋数舰可供海战,而南洋及各省差船,不特无操练,且船如玻璃也……

父亲大人年将古希(稀),若遭此事,格外悲伤,儿固知之详矣。但尽忠不能尽孝,忠虽以移孝作忠为辞,而儿不孝之罪,总难逃于天壤矣!……伏望勿以儿为念。且家中上和下睦为贵,则免儿忧愁于地下矣!(注:写完家书后不久,大战爆发,陈京莹与经远舰的270多名将士壮烈殉国)


2)你是否同意陈京莹对甲午战争的分析?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对比两封家书有何异同,简要分析不同的原因。
2019-12-24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8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2-13高二上·广西柳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主要原因在于秦与西周的
A.国力差异B.观念差异C.制度差异D.时代差异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2019-01-19更新 | 346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安庆市十中等三校高三上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