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7 道试题
1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
2024-08-26更新 | 501次组卷 | 458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秦法经纬天下,移风濯俗,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差异与冲突,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

——摘编自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二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倍增,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政治制度创新表现及其影响。
2024-08-08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上 第7课 课后作业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下令收缴六国武器,运到咸阳先集中销毁,再铸成悬挂乐钟的铜架和12座重达千石的铜人;拆毁原六国地区的城池壁垒,强制将富豪强宗迁徙到咸阳、巴蜀等地区,仅迁到咸阳的就有12万户。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       
A.践行重农抑商政策B.恪守法家严刑酷法
C.巩固秦朝集权统治D.保障关中劳力需求
2024-08-05更新 | 431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际的建立课后作业B卷
4 . 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图为《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据图可知,秦朝实行(     

①皇帝制度②三省六部制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7-28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际的建立 课后作业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材料三 天下之势, 方病大瘴, 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

———《汉书·贾谊传》

材料四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别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紧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 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 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成兵布置、调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汉初实行什么地方制度?这种地方制度出现什么样的弊端,并指出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主要趋势。
6 . 有学者认为,“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历史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大”指重视、尊重,“一统”是指一体、统一治理,“大一统”的含义就是重视和尊重一体、一统的治理制度体系。该学者意在强调(       
A.统一与分裂不断交替出现B.分裂都是历史发展的倒退
C.只有中国历史才有大一统D.统一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024-07-05更新 | 283次组卷 | 3卷引用: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际的建立课后作业B卷
7 . 如图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某一层面的发展历程,其演变反映了(     

A.政治架构日趋繁复B.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C.选官制度渐趋完善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024-06-26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际的建立 课后作业A卷
8 . 据云梦出土的《秦简》《秦律》记载,当时,从粮食、衣着、牲畜,到陶、木、铁器,都由官府经营,工师等“工隶臣”也为国家所有,于是出现了“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等现象。这些政策(       
A.改变了秦朝社会阶层结构B.体现国家对经济调控能力的增强
C.表明私营手工业迅速萎缩D.反映出“工商食官”体制趋于严密
2024-06-18更新 | 582次组卷 | 8卷引用: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际的建立 课后作业C卷
9 . 秦朝建立后,采取了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编制户籍等措施。这些措施(     
A.导致了秦末的农民起义B.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C.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出现D.促进了租庸调制的实施
2024-06-17更新 | 255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际的建立 课后作业A卷
10 . 中国古代对地方管理,无论从制度建设管理措施等方面都体现抑制地方分离因素、加强中央集权之核心精神。

材料一   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饥荒时拒绝粮食之接济尤其可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各大国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在赈灾时发生确切的功效,所以在吞并的战争中也得到广泛的支持。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民族的威胁已相当严重,这时已有将北方几个小国家所筑土壁结合起来构成一座相连的城塞之必要,这项工程终使秦始皇在历史上名传千古。所以这种局势的展开也指出中国即使在国防上也要中央集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一》中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1)根据材料一、提取信息,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2)阅读材料二、你是否同意王夫之“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理由。
2024-06-06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际的建立 课后作业C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