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秦统一后,围绕郡县制的问题,在朝堂上发生了“师今”和“师古”的争论。丞相李斯认为,“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应加以禁止。李斯的主张(     
①有利于巩固统一局面   ②反映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③体现了进化的历史观   ④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在国家治理方面留下宝贵经验

材料一   


材料二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述其影响。

材料三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指户口册)浸坏……至是(780年),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旧唐书·杨炎传》


(2)参考材料三,模仿下面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两税法。

材料四   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3)依据材料四,简述北宋初年在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方面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材料五   明清时期边疆治理的主要措施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前中期边疆治理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春秋战国500多年的斗争与融合为后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了诸多条件。以下符合上述条件的有
①中原周边的戎狄蛮夷产生认同观念,融入华夏族
②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③各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④北方各诸侯国为抵御匈奴族南下在北部修筑长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1-17更新 | 773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京津班)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块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2019-09-04更新 | 364次组卷 | 50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京津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现存秦代唯一的直道,由咸阳到内蒙古河套地区的九原,史称“堑山湮谷,千八百里”,实际全长七百多公里。秦朝修建直道的目的在于
A.加强南北交流
B.便利皇帝出巡
C.抵御匈奴入侵
D.传递诏令公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
2019-01-30更新 | 1466次组卷 | 34卷引用: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2019-01-30更新 | 5238次组卷 | 201卷引用: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秦统一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直达九原的“直道”,又有攀越五岭的“新道”,从而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秦朝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为了巩固国家统一
B.为了保障皇权独尊
C.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D.为了促进经济发展
9 . 1964年西安市三桥镇出土的高奴禾石铜权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由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制定法律,中国进入法治社会B.嬴政确立了皇帝称号
C.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D.秦统一了度量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