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巴人是南方的一个重要族群,在春秋战国时被中原鄙弃为“西南蛮夷”,“西戎之国”。秦国统一全国后,非常重视对巴的管控。根据所学判断推测,秦朝为加强管控采取的措施是(       
A.移入居民,徙六国豪强充实边疆B.设置州县,地方长官由政府任免
C.修筑长城,防止少数民族的入侵D.怀柔政策,借儒学实现文化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为了巩固统一的新兴政权,秦朝统治者对各种制度进行了“重塑”,其中,经“重塑”而成的中央官制是(       
A.郡国并行制B.三省六部制C.三公九卿制D.二府三司制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梏,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强国》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国能兼并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所反映的历史趋势,并对这一趋势进行简要的评价。
2023-12-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犹如色彩斑斓的万花筒,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下表是中信出版社《新编中国史》(共六册)将中国历史做了如下分期。

时期特征
秦汉帝国的成立
魏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隋唐世界帝国开明开放
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多重性格的时代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请任选中国古代史的一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其时代特征(认可、修改或补充上述表格中的特征均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3-11-19更新 | 213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分科指导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有关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文明的政治体制于西周初见成效……但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为“天下政局的两端”。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周秦之间为华夏文明的一大变局,随着宗法制日渐败坏,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王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三   秦汉帝国的建立,是华夏文明之一大变,实现了政治大一统,也推动了族群整合。“国人”本指西周时期列国统治氏族,后扩展为一国民众。泰并天下后,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整合“诸夏”,推动六国故民“秦人化”,力图塑造新“秦人”认同。这一举措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手段过于强硬,最终造成秦帝国的崩溃和新“秦人”认同的瓦解……直到汉武帝出现,其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前面皇帝的基础上,彻底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侵扰问题,致使汉朝民众民族情绪高涨,自我认同得到质的飞跃,从此汉朝国民不再以原先七国属地自称,真正意义上完全以大一统的国名为自我身份认同,凡玉下汉翅国七少所在,皆为大汉臣民。从此汉族就成为了华夏族的代称。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简析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转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凡天下汉朝国土之所在,皆为大汉臣民”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始皇于今云南、贵州地区修“五尺道”,又于今内蒙古、山西和陕西境内修建直道。其共同目的是(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促进边疆经济发展
C.消除六国政治影响D.建立全国统一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王朝通过战争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五岭以南地区,人心不稳,必须要由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才能使国家观念深入这些地区,并使其直接受到国家统治。因此,实行那县制是必然的选择。这说明秦朝在上述地区实行郡县制旨在(     
A.增进华夏认同观念B.强化对边地的控制
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扩大秦朝统治版图
8 . 史书记载,秦的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副丞相”。有学者认为“副”在古代有剖开、分割之意。该学者认为,秦朝设置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A.制约丞相权力,维护君主专制B.强化思想控制,实行愚民政策
C.扩大丞相权力,提高行政效率D.担任侍从顾问,协助批阅奏章
2021-11-07更新 | 178次组卷 | 35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020-10-13更新 | 311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但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各地的表现不同: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则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由此可知
A.秦王朝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统合B.东方六国受暴政的摧残更严重
C.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D.郡县制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2020-02-20更新 | 1575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