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秦朝除规定了丞相总理财政经济事务,收阅各地的“上计”之外,还首创了由御史大夫和柱下史主持上计工作的制度,御史大夫的属官柱下史负责审阅各郡县、各部门呈送的有关户口、垦土及钱谷出入的上计报告。这一制度的实行(     
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来源B.加强了对地方的财政管控
C.强化了三公权力的分权制衡D.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强调秦汉两朝的统治者们建立了复杂的官僚体系,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设施,在帝国内还鼓励文化上的统一,在大约450年的时间里,秦朝和汉朝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方向。这“一种方向”指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B.官僚政治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C.道路建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化的发展
3 . 属邦是秦针对境内少数民族设置的管理机构,在秦统一六国前具有中央与地方双重属性,管理归服的“臣邦”和有蛮夷聚居的“道”;统一六国后,属邦与郡平级,主要在陇西地区辖有县、道,管辖界内的蛮夷和秦人。这一变化(     
A.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促进了中央机构的完善
C.推动西北地区融入版图D.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管辖
2024-03-06更新 | 449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律中,有一篇名为《内史杂》,有这样的规定:有事情一定要用文字形式向上级请示,不能口头请示,也不能托人找关系。这一规定(     
A.适应了统一帝国的需要B.完成了文字风格的统一
C.避免了腐败现象的出现D.缓解了不同地区的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派人兴修沟通湘水与漓水的运河—灵渠。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服务统一岭南的需要B.推进中原农耕技术向南传播
C.贯通南北交通的驰道D.振兴桂林和象郡的经济文化
2024-02-28更新 | 19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高三上学期名校学术联盟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6 .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很多秦律的记载,其中有记载:“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这反映了秦朝(     
A.开辟文书治国先河B.严刑酷法巩固统治
C.发展完善官僚政治D.规范行政管理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记载出处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示)《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A.行政管理制度严密B.法律实行轻罪重罚
C.地方官员权力较小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2024-02-22更新 | 174次组卷 | 33卷引用:百师联盟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
23-24高三上·北京石景山·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据史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秦驰道……始皇命天下修道以备游幸”。下列关于秦朝驰道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文书传送以及政令传达               ②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③是秦朝道路交通网的重要组成               ④便利了皇帝到各地巡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1-27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北京专用)
9 . 秦统一货币以来,货币运行便在上、下两个层面存在。秦朝以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上币贵重易携带,下币低廉易日用,随着后世社会经济发展、变迁,逐渐演化为政府财政税收与民间日常用度的上下之分和商业资本循环与小农经济运行需求的上下之分。据此可知,这一货币制度设计(     
A.促进了封建等级秩序逐渐瓦解B.是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C.阻碍了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发展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024-01-25更新 | 459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有“老秦”之誉的秦国崛起奋进并走向强大,无疑为秦王嬴政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列关于战国时期“秦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B.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D.修建都江堰、郑国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