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以下是我国古代两个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示意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核心制度都是皇帝制B.反映的都是中央官制
C.呈现皇权加强的趋势D.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2 .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是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诏版拓片

材料二 汉武帝将盐、钱、酒的制造和售卖权收归中央,还规定所有商贾须每年向朝廷呈报财产,按额征税,此为“算缗”,车船等也须纳税,并鼓励百姓告发隐瞒财产之商贾,凡举报属实者可得被告发商人财产之半,此为“告缗”。元封元年,御史止,不复监,他便设官命其“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

——摘编自王俊编《中国古代赋税》

材料三 最初,唐太宗命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科举,后改为礼部侍郎,并增加了比隋朝多三、四倍的科目,确定以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算、明书六科为常设科目。唐太宗还规定每年十一月起,至次年三月止,为考试日期,规定所有考生,必须考以《春秋》《左传》《礼记》等儒家经典为内容的贴经,在对外开放政策方面,由中国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新发展的客观趋势,促成了唐太宗时期中外交流的繁荣。

——摘编自赵克尧等《唐太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诏版所用的字体?概述上述诏令的内容及官府推行诏令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对商业与郡国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并分别说明其对巩固统治的作用?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唐太宗对中外交往的态度及其政策特点,并结合当时与亚洲国家交往的史实简要说明?②概述唐太宗改革科举制度的举措,并简析上述改革对政治与文化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适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二十九

材料二 宏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通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甚至多向的。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根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阴法鲁《中国古代文化史》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巩固边疆统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几种方式。
(2)材料二中的“宏”是谁?请另举两例材料以外的措施。
2020-11-2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平行班)
4 . 从“时空”透视古代中国时间和空间,是历史的两个重要要素。从历史地图展现的时间和空间中,可以追寻到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踪迹。
(1)观察上面反映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朝代)的四幅示意图。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一历史时期?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从图一到二,中央政府是如何处理与吐蕃关系的?
(3)综合四幅示意图,概括古代中国疆域发展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2019-01-19更新 | 370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5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1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判断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朝代的疆域示意图?与图一疆域相比,指出图二出现的主要变化。

材料二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 亭、里。郡有郡守(后更名为太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下设丞、尉,分掌文书、治安之权。

——樊树志《国史概要》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初政治体制与秦朝相比的异同.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照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供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的意义。
2020-10-2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上外附属宏达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7 . 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此变化所反映的本质是(  )
A.皇权不断得到加强B.中央官员数量增多
C.大臣分工逐渐明确D.中央权力日趋分散
2020-11-25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自变法以来,侵略所得的土地,大抵直隶君主,大的置郡,小的置县,郡县的长官都非世职,也无世禄。始皇沿着成例,每灭一国,便分置若干郡。……既吞并了六国,秦遂成为一个纯粹郡县式的大帝国。于是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狱史,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台湾更是被外族侵占长达半个世纪。……1945年,台湾随之光复,重回祖国怀抱。其后不久,由于中国内战延续和外部势力干涉,海峡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70年来,我们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时代变化,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进而形成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略,回答了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台湾同胞共同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时代命题。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香港回归历程:1982年9月邓小平提出中国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1984年12月中英联合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0年全国人大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纯粹郡县式”特点?结合所学,分析秦始皇是如何建立庞大帝国的?
(2)根据材料二,“台湾被外族侵占”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现实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基本法》制定的原则,香港回归对祖国统一的影响
2020-05-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历史试题
9 . “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
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
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
2020-03-20更新 | 1386次组卷 | 54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五校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又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但自秦以下,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或取自“吉语”,或取自地理方位,或取自俚俗,偶有姓氏命名的,也大多与当地实际居民姓氏无关。秦以后的村落命名变化从本质上体现了
A.宗法观念弱化B.专制集权强化C.风俗观念演化D.社会治理僵化
2019-11-26更新 | 1257次组卷 | 33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金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