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     
言论作者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始皇柳宗元《封建论》
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张居正《杂著·三代至秦》
A.秦国奠定霸业B.始皇个人品行C.秦朝速亡原因D.秦国制度创新
2022-08-23更新 | 513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较好解决了农牧民族之间的碰撞交融问题。中国古代高明的政治家们运用长城这道军事防卫线和经济、文化会聚线,巧妙地控制、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大缩短了边疆与内地的距离和农牧文化之间的差异。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长城作为专制残暴的象征,备受劳苦大众诅咒;而在唐太宗、清圣祖看来,长城只能是蠢笨无用的化身。直到现代,长城才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标识和象征。这是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时刻,举国上下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同仇敌忾、浴血抗战中提炼锻铸成的象征。

——摘编自曹大为《长城: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等


(1)根据材料一,提炼明长城和秦汉长城的一处不同并阐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城的历史作用和现代价值。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完成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从黄土高原到山东丘陵这条自西向东的交通战略要道上的分封国为:晋(成王弟叔虞的封国)卫(武王弟康叔的封国)蔡(武王弟叔度的封国)曹(武王弟叔振铎的封国)鲁(周公子伯禽的封国)齐(协助武王灭商的吕尚封国)都在这条交通线上。在商人兴起的河北之地,周王分封了西周开国重臣召公、建立燕国;在南方江汉之地,周王则分封汉阳诸姬以监视南土。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

材料四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引自司马迁《史记》


(1)阅读材料一,指出材料中所提及的分封对象以及分封特点。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据材料三,说明后世为何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做法“盛赞不已”。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元元之民”“莫不虚心而仰上”的原因。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阐述“秦并海内”和“大一统”政体建立的意义。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指出,秦汉时期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①这是中央集权制度创建、健全并得以初步确立的时期;

②这是由文化多元走向文化思想相对统一并确立社会主导思想的时期;

③这是一个以开放和发展为主题的大时代……

公元382年,前秦苻坚执意伐东晋,苻融劝阻说:“国家本戎狄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微弱仅存,然中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魏书》中记载,韩显宗给孝文帝的上书中谴责南朝汉族统治者说:“自南伪相承,窃有淮北,欲擅中华之称。”


(1)结合所学,为以上分论点分别列举出相应的史实论据。
(2)阅读材料,苻融对前秦政权和韩显宗对北魏政权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021-10-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就秦始皇泰山封禅说:“秦始皇如此热衷于封禅,多次东巡,并死于东方的沙丘,除了政治需要这个重大原因,是否其意识中也有如现代人所流行的,寻根,的要求呢?”该学者认为,秦始皇泰山封禅之举旨在
A.决心统一多元文化的局面B.借助神灵维护政治的统_
C.极力向东方拓展秦朝疆域D.寻求文化认同以巩固统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2019-01-19更新 | 346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