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为湖南湘西(秦代洞庭那千灵县)出土秦简中的木方,木方上用小篆对“王”、“皇”、“制”、“诏”等部分书写用字进行了规范,并对卿、太守等部分官职名称变更提出了要求。这一史料(     

A.表明秦代采取了有效措施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说明秦代皇权已发展到乾纲独断的崇高地位
C.为了解秦代的郡国并行制度提供了实证材料
D.证明秦代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强直接管辖
2022-10-11更新 | 523次组卷 | 3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秦朝的这种做法(     
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实现了思想统一
C.加强了各地联系D.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3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材料一   秦灭六国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实现了“诸夏”的统一,又取闽越地,置闽中郡。秦始皇三十三年,略取岭南越地,置桂林、南海、象郡;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44县,又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今黄河以北内蒙地区)。这样,秦始皇便在我国相当大的地区实现了政治统一。这一统一,包含了南方百越系统和苗瑶系统的民族、西方部分氐羌系统民族、北方部分阿尔泰系统的民族以及东北部分少数民族。因此秦的统一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二   元朝对边疆的控制在以前朝代的基础上更为强化。漠北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这一地区没有州、县建置,实际基层行政单位仍然是蒙古社会中传统的千户、百户组织。元廷大批签发内地军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使得漠北地区农业生产取得突出成就。……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任职,可世袭。第一任行省长官在云南“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孔子庙……由是文风稍兴”。吐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元朝皇帝信奉吐蕃喇嘛教,尊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吐蕃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皇帝予以任命。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具体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分析元代边疆治理措施的积极影响。
4 . 研究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统一车轨和度量衡、设“中朝”、“推恩令”、盐铁官营、董仲舒等。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②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升
③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④封建统治思想走向成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2-04-19更新 | 40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A)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公元前211年,由于“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又疏散了部分咸阳居民,“徙三万家丽邑(今陕西骊山附近),五万家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这两次移民得以实施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建立中央集权       ②吞并六国     ③北击匈奴       ④焚书坑儒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022-03-06更新 | 285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制作学习卡片和填写表格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中国古代国家在早期的发展中其形态和结构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对此笔者曾提出“邦国一王国一帝国”说,认为夏代之前的龙山时代的国家,是单一制的邦国,可称为初始国家或原始国家,夏商周三代王朝国家属于多元一体的统一的复合制国家,是发展了的国家,是王国体系;秦汉以后的国家则属于更加发展了的成熟国家,是一种郡县制下中央集权的结构稳定的国家形态,是帝国体系。

中国古代进入文明与国家社会以后的政治实体的演进应更规范地表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是小国寡民式的单一制的邦国;邦国的进一步发展是以王国为“天下共主”国的复合制国家结构的王朝国家;王国以后,通过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走向了以郡县制为统治结构的帝国。

——王震中《文明与国家起源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和“邦国-王国-帝国”说》


(1)近代以来通过考古挖掘,发现了大量中国早期文明的文化遗存。请根据示例为良渚文化遗存做一张“名片”。(包含:名称、时期、地址、代表其文明程度的器物或遗址、社会形态。)
示例:

(2)依据材料,完成中国古代国家演进表。
阶段名称时期或朝代国家形态统治结构
邦国阶段单一制
夏商西周复合制
帝国阶段自秦汉以后

7 . 战国时期官僚制度逐步形成。下面示意图展示了这一时期的官员分类。相应填写

①刺史   ②御史   ③博士   ④通判   ⑤巡抚   ⑥太尉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
8 . 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一     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岭南地区,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进行管辖。番禺县(现属广州市)是南海郡的治所,澳门隶属番禺县。秦始皇下令迁徙中原50万人入岭南,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

材料二   澳门地理位置优越。自16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初,许多欧洲传教士跟随商船来到澳门,其中一些人后来进入内地。他们集中在东亚最早的西式学校——圣保罗学院培训,学习中文钻研中国文化。按来澳先后排列,他们撰写或翻译的著作如下:

国别中文姓名著作或译作
意大利利玛窦译《几何原理》等,著《西琴八曲》
西班牙庞迪我著《人类原始》《四大洲地图》等
意大利艾儒略著《万物真理》《几何要法》等
葡萄牙谢务禄著《中国通史》《字考》
德国汤若望著《西洋测历法》《远镜说》《浑天仪说》《秦疏四卷》等
波兰卜弥格著《中国植物》《医论》等
比利时柏应理译《大学》《中庸》《论语》
比利时南怀仁著《坤舆图说》《西方纪要》等
法国马若瑟著《易经》,译元曲《赵氏孤儿》
(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朝采取的措施对澳门历史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澳门是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由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确切结论是
A.秦朝高度重视法制建设B.郡县制度利于中央集权
C.强盛的秦朝存在严重的政治危机D.历代高度评价秦始皇统一和秦制
10 . 春秋争霸战争期间,山东诸小国为齐国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国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国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国所并。这一历史进程造成了
A.县制普遍取代封邑
B.世卿世禄制被废除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