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 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2023-10-17更新 | 301次组卷 | 297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苍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秦朝创建了三公九卿的中央体制;汉承秦制,汉武帝内朝官的尚书为原九卿中少府的属官;东汉“众务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而已”;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体制逐步形成;三公九卿在以后历代仍然存在,但职能已变。这些变化(     
①反映了专制皇权加强的历史趋势②说明封建国家权力中心转移
③体现出政治制度在继承中的演变④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的成熟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23-01-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兵不解甲,继而南击越人,北伐匈奴;两汉之时,也积极对周边各民族进行征战以开拓新的疆土。为了保障开疆拓土政策的顺利进行,秦汉还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族政策,如秦在南越、西贩之地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汉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等;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成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面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匈奴,汉王朝根据国势的强弱情况,对匈奴又实行了颇具特色的和亲政策。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从北宋到南宋,赵氏王朝一直面临严峻的外来威胁,其立足点始终在巩固统治、稳定政局方面。所谓“欲理外,先理内”,正反映了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内在心态。因此,宋政府不仅对北方政权采取守势,而且在外交上也遵循收缩、内敛的原则,并不积极追求宗主国的地位和万国朝拜的荣耀,而是平淡地,有时甚至是放任地处理外交关系。这种外交政策和态度固然无法带来唐王朝那种崇高的国际威望,却使中外关系更多地呈现出平等、平常的状况。与以往历代政权在对外交往中极力表现天朝威严和华夷有别的情况不同,宋政府更多的是从追求实利的角度来看待对外关系,对海外贸易,尤其是民间对外贸易采取积极鼓励的政策,不仅大幅度放宽对国内民众参与海外贸易的限制,而且还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招徕外商前来贸易。与此相联系,对于带来虚名的贡赐贸易,则采取严格限制的态度,由此促成了对外关系的重心由官方向民间的转移。

——摘编自陈国灿、吴锡标《走向海洋:宋代江南地区的对外开放》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对外政策的影响。
2022-12-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修筑起了东西长达6000多千米的长城。秦朝能够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A.社会秩序的相对安定B.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D.国家组织能力的强大
2022-10-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梧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迟,多在边地。战国时期,边地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统一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汉承秦制,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州。此时的州仅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察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属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化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A.确立了皇权至上B.继承了先秦的分封制度
C.有一定的继承性D.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
2022-10-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梧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下表所列评论,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柳宗元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张居正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

梁启超

“其(秦始皇)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
A.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B.秦朝高度重视法制的建设
C.秦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D.秦始皇是位杰出的政治家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评述战国时代列国各有差异的状况:“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国通过战争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虽然从秦代到汉初,仍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的若干鲜明的差异。但是,秦的统一已经为大一统的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隋朝的共同之处。
2022-09-07更新 | 898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秦朝时始设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最后由皇帝裁决施行。朝议制度的设立
A.确保了秦朝的长治久安B.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C.确保了皇帝的专制独裁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2-01-19更新 | 683次组卷 | 35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秦朝时,九卿以掌管司法律令的廷尉和掌管财政钱货的治粟内史为首,地位最高;而汉代的九卿中,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又称奉常)和宫中警卫的光禄勋(又称郎中令)地位最尊。这种设置
A.是汉代政治思想变化的反映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成熟
C.表明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激化D.表明汉代脱离秦制框架束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