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律规定:“新黔首(平民)未习(秦)事”,新地吏应避免过于严苛,不得恶言谩骂、侵辱新黔首,并由长吏督查新地吏的这些行为;新地吏如果“询(诟)詈(骂)新黔首,赀(罚款)一甲;殴(殴)笞,赀二甲”。该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秦王朝(     
A.注重调和地方以巩固统一B.律法兼具严密性和人文性
C.践行外儒内法的统治策略D.重视对官吏的监察与管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琅琊刻石》 (前219年)载,列侯王鹤、关内侯赵亥、丞相王馆、卿孝斯等曾“与(始皇帝)议于海上”,没有爵位的丞相位于同为“金印絮绶”的列侯之后,甚至位于关内侯之后。这可以用来说明(     
A.秦代官僚政治尚未成熟B.新爵制改革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C.宰相制度可以制约皇权D.分封制仍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2024-05-02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024·安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分封制与郡县制第一次大的争论发生在秦统一后。以丞相王绾为代表的大多数官僚认为:“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独驳众议:“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秦始皇不顾群臣的反对,坚决支持李斯的主张。这次争论的结果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在全国范围内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汉武帝以后至东汉末,尽管郡国并行的双轨制格局被保留,但分封制的性质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分封制在政治上已不起任何作用,形式上存在的王国和侯国已形同郡县。唐初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几乎是一边倒,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北宋建立不到几十年就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最后被北方游牧民族灭掉。南宋偏安江南,又为蒙古族所灭。庞大的明帝国竟被满族推翻。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一些思想家的反思。因此,至明末清初,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又掀起第三次高潮。多数人在肯定郡县制的前提下,也指出郡县制的弊病。顾炎武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这说明这个时期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从分权与集权的高度去认识分封制与郡县制。

——摘编自冯辉等《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斯、柳宗元、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分封和郡县之争的本质,并予以评价。
2024-04-1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2024·安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睡虎地秦简》等记载,秦朝明确规定,为官不仅要有“五善”: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还应戒除奢侈无度、富贵生骄、任性乱为、冒犯上级却不知危害、不礼贤下士而看重财货等五种道德红线行为。秦朝这一规定(     
A.提升了官员的素质B.加强了对基层官吏考核
C.旨在培养良吏巩固统治D.维护了中央的权威
2024-04-16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秦汉时期,政府对公文的传递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公文行至各段都需有回文,如汉简中常见的“书到言”“别书相报”等。由此可知,秦汉公文传递(     
A.提高了行政效率B.渗透着皇权意志C.保证公文时效性D.注重保障安全性
2024-04-16更新 | 20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 历史试题
6 . 秦孝公时,“有功者,各以率授上爵”。齐威王“聚天下贤士于稷下”。燕昭王“卑身厚币招贤者”,“察能而授官”,“不以禄私其亲”。据此可知,这些诸侯国通过改革(     
A.确立了皇帝制度B.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社会局面
C.推动了社会转型D.彻底瓦解了旧贵族等级体系
2024-04-15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国家稳定后,秦始皇开始实施以秦朝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外扩建交通路网,建成了连通各个区域的交通路网。政府还编制了《行书律》,规定了丞相统筹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地方主要由郡守和县令共同负责交通运输。据此可知,秦朝交通建设(     
A.促使边疆地区得到有效开发B.得益于法律制度的建立
C.渗透着强化中央集权的意图D.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中国一统”,首次以单一式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及郡县官僚制管辖编民,将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农耕区整合为一体,为汉唐文明的辉煌及辐射周边提供了必要的政治秩序及演进基础。元明清“华夷一统”囊括中土和塞外,形成了华夷多元的复合共同体。元朝肇始的制度、文化、族群复合式的“华夷混一”,到明清时期有了较成熟的“华夷一统”之实。由于元明清“华夷一统”的演进,复合式共同体的中国由“小”变“大”,多民族统一国家、中华文明结构及传统王朝序列等在新时空格局下皆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升华。

——摘编自李治安《秦汉以降“大一统”秩序的华夷交融演进》

结合史实阐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2024-03-26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西方对待文明冲突的观念差异,决定了中西方文明的不同历史走向。西方文明史上虽然有过古希腊文明的一度兴盛和罗马帝国时代的短暂统一、但政治分裂、族群分治、宗教与世俗对抗成为历史常态。地理扩张伴随着文明中断,族群冲突无法弥合,政治共同体仅限于局部,宗教与世俗相互排斥,体现了西方文明“分”的逻辑。而中华文明作为传承数千年且从未断流的唯一文明形态,因其内在统一性而体现出“合”的逻辑。因秉持“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中华文明不仅塑造了“天下一家”的国家共同体,而且形成了“华夷无外”的民族共同体、“大一统”的政治共同体、“多元一体”的文化共同体。

——摘编自刘志刚《从中西方文明差异看中华文明的内在统一性》

根据材料,围绕“中华文明”这一主题,任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里耶秦简显示,洞庭郡迁陵县官府往来公文的接收与发出都有准确的时间记录,不仅记录了年、月、日,还精确到时辰。据此可推断,秦朝官署集中办公时段大致为地方时早上六七点至下午四五点;公文传递则是全天候状态。这说明秦朝(     
A.监察机构较为完善B.地方行政运行规范有序
C.基层管理事无巨细D.地方官吏重视行政效率
2024-03-21更新 | 450次组卷 | 9卷引用:历史(七省新高考卷02,16+3模式)-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